“尋根之旅”暨大營開書法國畫課 傳遞民族精神


中國僑網(wǎng)10月16日電 據(jù)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網(wǎng)站消息,近日,參加“中國尋根之旅”秋令營(暨南大學營)的海外華裔青少年,在鄧祚開老師的帶領(lǐng)下,體驗漢字書法的筋骨。
漢字書法,是中國一種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藝術(shù),是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漢字書法注重書寫的筆力——即筋骨,講究字體的骨肉筋血,所謂“柔和則綽約呈姿,剛節(jié)則鑒艷執(zhí)操”是也。
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鄧老師首先便向營員們展示“龍”字,有的雄渾壯闊,有的靈秀飄逸,讓營員將書法的風采盡收眼底,并體會在心中?!坝馈弊职斯P,是漢字書寫筆畫中最常見的,也是必須要知道的。鄧老師向營員展示“永”字,同時也是在向營員傳授中國字的筆畫。
“手把手教”或“臨摹”是中國書法傳承中的一大特點。在這堂書法課上,鄧老師就不辭辛苦地挨個教營員寫漢字,營員們也認真學習老師書寫的筆順,寫出了或大氣、或清秀的漢字。面對自己作品,營員們已難掩內(nèi)心的自豪感,連領(lǐng)隊老師也不甘落后,提筆練字。
國畫藝術(shù),不僅要師其藝術(shù),更要師其精神。今天的中國畫課堂上,王碧鳳老師教營員們畫“梅花”。梅花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王老師教營員畫梅花的同時,也是在向營員展示中國的民族精神。所謂“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畫梅花也是如此,不耗費一番心血,又怎能畫出令人欽羨的畫作。
“美物能長人精神”,雖忙碌了一個下午,營員們卻意猶未盡,興奮不已,并迫不及待地拍照給家人看。但書法和繪畫的藝術(shù)雖傳自老師,卻需要營員們自己去領(lǐng)悟其精神,而藝術(shù)的學習更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孫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