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孔院漢語教師:民眾喜歡中國 學漢語助工作
去年9月,我和一位中國留學生參加了“走進日本家庭”的活動。來到日本快兩年了,這還是第一次到日本人家里做客。我們?nèi)サ哪且患規(guī)状际墙處?,是當之無愧的“教師之家”。但這次做客最令我難忘的,不是美味的日本食品,而是主人家里隨處可見的中國物件。
這家人十分熱愛中國,家中放滿了各種自中國購入的擺設和裝飾品。他一邊興致勃勃地帶我們參觀,一邊如數(shù)家珍地介紹著他的中國“寶物”。
進門玄關(guān)處擺放著一方造型獨特、玲瓏剔透的奇石,光滑的石皮透著微微的紅光,我們問主人這是什么石頭,主人搖頭說他也不知道,那是他在一次去中國旅行時,在河灘上撿到的。當時覺得這塊石頭形狀很獨特,就帶回日本并打磨拋光做成了擺件。
客廳里掛著一幅裝飾畫,畫中無邊無際的沙丘綿延到天際,漫天的黃沙之中,幾處綠洲若隱若現(xiàn)。據(jù)主人介紹,這幅畫是幾十年前他去新疆吐魯番旅行時買回來的。他回憶說,當時的中國和現(xiàn)在很不一樣,交通遠沒有如今那么便捷。他們一行人坐了好幾天的綠皮火車,又換了幾趟汽車,才到達目的地。但是,當沙漠在他們面前掀開面紗,悠悠的駝鈴在耳邊響起的那一刻,連日旅程的疲勞一掃而空。為了銘記看到的美景,他專程帶回了這幅畫,擺在客廳的顯要位置。
休息室里鋪著的精致地毯、畫著傳統(tǒng)圖案的中式屏風、吉祥的中國結(jié)、秀氣的梅瓶……這些都是主人多次去中國帶回的寶貝。這個擺滿各色中國物件的日本人家用一種十分直接的方式,向客人們展示著對中國的喜愛。
我有一個學生是一名護士。她說,有時會有一些中國游客去她工作的醫(yī)院就診,這些病人幾乎不會說日語。她說,她想和中國病人直接交談,更好地安慰他們、減輕他們的病痛,幫助他們早日康復。為了實現(xiàn)這個愿望,她開始學習漢語。這個學生隨身帶著一個小小的筆記本,每上完一節(jié)課,她就在上面寫上新學的字詞和句子,然后每天在通勤的電車上、休息的間隙進行復習。一次課間休息時,我問她這樣累不累,她笑了笑回答說,因為工作的原因她偶爾也會缺課,班上的同學漢語說得比她好,所以她要好好加油。每天去上班,在電車里的通勤時間比較長,能利用這段時間多學點兒東西,讓她很開心。
我想,正是因為日本民間這些喜歡中國、愿意了解中國的人,中日和平的紐帶才得以延續(xù)。(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