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青少年文化教育研討會舉行
中新網(wǎng)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 馬海燕)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德國墨卡托基金會主辦的中德青少年文化教育研討會29日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德兩國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青少年教育機構負責人、教師代表及德國駐華使館代表等約80人參加。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常務副主席杭元祥表示,青少年教育關乎國家未來和社會發(fā)展進步,希望中德兩國專家學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入交流在青少年文化教育方面的經(jīng)驗和辦法,探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青少年文化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相互借鑒、相互啟發(fā),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為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貢獻真知灼見。
德國駐華使館文化參贊郝志強表示,2016年是中德交流年,在中德青年交流框架下,促進青少年的友誼,對雙方加強了解和中德關系未來的發(fā)展非常重要。
墨卡托基金會執(zhí)行董事溫弗里德·克奈普表示,我們都相信文化教育本身會進一步促成今后社會的健康發(fā)展。文化教育對知識的獲得、對年輕人發(fā)展的意義以前常受到忽視,所以我們需要進一步提供更多可能性。我們非常高興在和中方交流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共同點,也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取長補短,同時還要思考如何把文化教育在中德文化交流中使用得更好。
“在中國廣為流傳著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的一句話,‘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同時雅斯·貝爾斯也有一句更為深刻的話,就是‘教育是人與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傳遞的活動’?!敝袊鴩医逃l(fā)展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曉燕認為,通過教育促進對人類各種文化知識的認知互動交流,應當是中國教育政策走向國際化的一個戰(zhàn)略選擇,應當更多關注在文化價值取向的傳播。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陸士楨認為,西方教育有自己的特點,在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先進的科技成果有所長,中國教育有自己的特色,從文化教育這個角度看,應該把德國文化哲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結合起來。
研討會期間,中方還將安排德國專家學者對中國青少年文化教育的狀況進行實地走訪考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