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漢教英雄會”夏令營江浙滬區(qū)選拔賽啟動

原標題:對外漢語教學方興未艾 想做好中國文化傳播的使者可沒那么簡單
新民晚報訊(見習記者 郜陽)中國的四大名著是什么?四大發(fā)明又是哪些?“而立之年”指幾歲?中秋有哪些習俗?這些極具中國特色的問題可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留學生的“必修課”。22日,第二屆“漢教英雄會”夏令營江浙滬片區(qū)選拔賽暨“上外•沃動杯”第四屆江浙滬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教學技能大賽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行。來自江浙滬地區(qū)19所高校的52名中外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參加了比賽。
“漢教英雄會”夏令營由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主辦,旨在推動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改革,促進培養(yǎng)院校交流,進一步提高培養(yǎng)院校培養(yǎng)質量和水平。2017年首屆“漢教英雄會”夏令營成功舉辦,吸引了來自國內(nèi)81所高校的700余名中外“漢碩”研究生積極參與,今年適逢第四屆江浙滬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教學技能大賽同期舉行,經(jīng)主辦方同意,兩大賽事聯(lián)袂舉行,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沃動科技有限公司聯(lián)合承辦。

本次比賽分為“分組晉級賽”和“通關賽”兩個階段。在“通關賽”階段,晉級選手先后通過文化知識問答、模擬教學、才藝展示等環(huán)節(jié),向評委專家展現(xiàn)出自身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奥飞闲腥擞麛嗷辍泵鑼懙氖俏覈膫€節(jié)日、齊白石擅長畫什么、“歲寒三友”包括哪些,這些問題無不考驗著留學生們的中國文化知識儲備。
上外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院長鹿欽佞告訴記者,目前全球興起漢語熱,對外漢語教師的缺口巨大,尤其是專業(yè)教師供不應求?!皩ν鉂h語教學勢必涉及兩種語言,當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目的語與母語不同的地方時,母語不能幫助學習者理解,或者會帶來負面影響,就會產(chǎn)生負遷移的狀況。相對來說,外國留學生能理解本國的文化,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就會相對減少。我們也會針對不同國家學生開展國別化教學?!睋?jù)介紹,就上外來說,就讀漢語國際教育的外國留學生以來自第三世界國家居多,歐美國家相對較少。

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美國籍留學生艾墨本告訴記者,自己曾在甘肅支教兩年,教當?shù)睾⒆佑⒄Z。自己也每天學習中文和漢文化,現(xiàn)在很喜歡圍棋、功夫茶和太極拳?!拔磥硐氘斠幻蠋?,讓美國的孩子了解大洋彼岸的中國文化?!卑菊f。來自馬來西亞的馮大晶已經(jīng)在中國生活了五年,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她說自己想當中國文化傳播的使者,讓自己國家的學生了解中國文化。
在模擬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何讓外國漢語學習者理解“或者”、“一邊……一邊……”、“有點兒”等句式,也讓他們頗費了一番腦筋。最終,共有12人獲得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頒發(fā)的“通關令牌”,代表江浙滬片區(qū)入圍“漢教英雄會”夏令營全國總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