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實景課堂《天下第一倉》開課

中國僑網11月26日電 據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網站消息,11月24日,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實景課堂《天下第一倉》開課,來自9個國家29857個登錄點的師生在內景老師焦曉和外景老師毋典的帶領下,走進天下第一倉,領略中國古人的高超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
焦曉老師介紹了“天下第一倉”的地理位置和修筑年份,讓學生們對糧倉有了大致的構想,同時,還學習了與“倉”有關的其他漢字。
毋典老師來到城墻腳下,從“倉墻合一式”的獨特建筑結構、易守難攻的夯土外城墻到修建義倉的意義,全面介紹了豐圖義倉的修筑歷史、功能和價值。
通過鏡頭,學生們看到外城是城堡的第一道防線,有一定的軍事防守作用,內城墻看似一座雄偉的城堡,但厚厚的城墻內壁中即是糧倉。行至倉頂,可以明顯看到它的獨特之處,倉頂外高內低,微帶坡度,形似漏斗,將雨水匯聚于中部,再通過四周頂面12個鐵鑄水道向院內排水。
除了我們熟知的水稻、玉米和小麥,還有很多其他糧食被存儲起來。來到糧食實物展館,可以看到熊貓豆、斑馬豆、棉籽等不常見的谷物。走進票證展館,學生們認識了糧票,這種在中國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特定經濟時期發(fā)放的購糧憑證。
手工環(huán)節(jié),在焦曉老師的示范下,學生們制作了立體糧倉,從中更加明白了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
西班牙哆來咪文化學校、意大利瓦雷澤中文學校的華裔學生參與了本次課堂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