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巴黎恐襲或是極端組織在轉移戰(zhàn)場壓力
中國僑網1月9日電 法國諷刺雜志《查理周刊》巴黎總部7日發(fā)生槍擊血案,《澳門日報》9日發(fā)表社論稱,當前,在伊拉克,抗擊“伊斯蘭國”IS的武裝力量在西方抗伊聯(lián)盟支持下,收復了IS先前攻占的大片失地,形勢對IS十分不利。在法國的恐怖襲擊,也許就是IS支持和策動的,一為報復法國,二為轉移一下視線,以紓緩戰(zhàn)場上的壓力。
文章摘編如下:
法國巴黎在發(fā)生雜志社恐襲屠殺案后,涉嫌闖入《查理周刊》辦公室殺人的兩名伊斯蘭槍手,又在法國北部搶劫一個加油站。之前,巴黎南部再發(fā)生槍擊案,兩名警察被襲重傷;在法國東部,一座清真寺附近的烤肉店發(fā)生爆炸;接連發(fā)生的襲擊事件,令巴黎人心惶惶。
震驚全球的《查理周刊》雜志社恐怖襲擊事件,槍手的冷血屠殺行徑遭到各國的強烈譴責。這起造成至少12人死亡、20人受傷的血案,令法國總理瓦爾斯發(fā)出“觸動了法國心臟”的驚呼,無疑也給歐洲乃至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敲響了恐襲警鐘。
由于被襲擊的是諷刺漫畫《查理周刊》的總部,人們自然從該雜志的出版內容去尋找原因,看它是否“開罪”了恐怖組織而招致殘忍的殺戮。報道指出,《查理周刊》的推特帳號在周刊總部遭攻擊前,上傳過一張諷刺“伊斯蘭國”首領巴格達迪的漫畫。周刊最新一期封面主角刊登的是嘲笑伊斯蘭文化的小說家維勒貝克。外界猜測,該封面可能是周刊遭攻擊的原因。對此,身在倫敦而躲過一劫的《查理周刊》總編輯畢爾德并不認同。他說:“我無法理解人們怎么會用重武器攻擊雜志社。新聞不是戰(zhàn)爭的武器?!辈贿^,恐怖分子用行動告訴他,他們會以此作為作案的借口。
資料顯示,創(chuàng)建于1970年的《查理周刊》,與伊斯蘭世界有過不少“過節(jié)”,它經常刊登宗教和政治類報道,多次因刊登被認為褻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引起穆斯林世界震怒,在一些伊斯蘭國家引發(fā)大規(guī)模反美抗議,使美國駐埃及和利比亞等使領館遭武裝分子襲擊,法國曾因此一度關閉了駐伊斯蘭國家的20多個使領館、文化中心和法國學校??梢?,這一雜志與伊斯蘭世界的“牙齒痕”甚深。
《查理周刊》兩年多以前曾經因為刊登影射伊斯蘭教先知的漫畫而引發(fā)巨大爭議并曾受到威脅,部分工作人員成為警方保護的對象。據報道,槍手在雜志社殺人前,曾高聲詢問工作人員的名字,似核對名單,襲擊目標十分明確。死者中就有四位是漫畫家,說明這是一次有預謀的行動。
這些漫畫不是恐怖分子可以用來殺人的理由,其罪行無可寬恕,冷血行徑應該受到嚴厲的制裁。
人們也關注最新的襲擊事件是否同“伊斯蘭國”組織有關。事實上,去年12月法國發(fā)生的幾宗襲擊事件都懷疑是“伊斯蘭國”的“杰作”,歐洲官員指襲擊得到IS的支持。這些襲擊是在去年9月法國加入美國空襲伊拉克境內的“伊斯蘭國”武裝力量之后才出現(xiàn)的。
當前,在伊拉克,抗擊IS的武裝力量在西方抗伊聯(lián)盟支持下,收復了IS先前攻占的大片失地,形勢對IS十分不利。在法國的恐怖襲擊,也許就是IS支持和策動的,一為報復法國,二為轉移一下視線,以紓緩戰(zhàn)場上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