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明之花在交流互鑒中開向世界
(亞洲文明對話)亞洲文明之花在交流互鑒中開向世界
中新社北京5月3日電 題:亞洲文明之花在交流互鑒中開向世界
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2019年北京世園會正吸引大量海內外游客之際,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已悄然接過今年中國主場外交的“接力棒”。即將于5月在北京舉辦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使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的文明古都。
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大會不僅將為亞洲不同文明之間創(chuàng)造交流互鑒的舞臺,更為世界提供了相互學習、共同探討如何破解發(fā)展難題的重要機會。
文明需要對話而非對抗?;仡櫄v史,沖突和戰(zhàn)爭往往肇始于誤解與偏見,發(fā)展和繁榮大多受益于交流與互鑒。當今世界,和平與發(fā)展是主題,然而局部沖突仍然不斷,挑戰(zhàn)與風險在升高,這使得文明對話的緊迫性不容忽視。
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當今世界的人類文明圖譜由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500多個民族、6000多種語言共同組成,這使得文明對話的必要性尤為突出。
亞洲文明匯集了中華文明、兩河文明、印度文明等歷史悠久、影響廣遠的文明。源自印度的佛教在中國發(fā)揚光大,影響遍及世界;孔孟之道、程朱理學、陸王心學誕生于中國,成為世界多國治國理政的重要參考;阿拉伯國家的伊斯蘭文明將天文、歷法、醫(yī)藥等沿著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輻射亞洲、影響世界……
亞洲幾大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古已有之且延續(xù)至今,具備良好的對話基礎,這使得亞洲文明之間的對話兼具重要性和可行性。此間即將登場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以各國歷史的經驗為參考、以不同文明的智慧為依托,有利于各方集思廣益,尋求各類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
早在2014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fā)表重要演講時,就向世界闡釋了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觀,并明確指出,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此后,習近平又在2014年5月的上海亞信峰會和2015年3月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先后兩次提出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大倡議。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時機已然成熟。
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文明。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更是凝結著中國5000多年歷史的思想智慧和基因密碼。如今,中國最高領導人多次在國際多邊場合主張文明交流互鑒,并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倡議落到實處,必將有力推動為共同構建美美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凝聚更多共識,開創(chuàng)亞洲新未來。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立足亞洲、面向世界,向世界各文明開放,向世界各地的朋友開放??深A期的是,本屆大會將為崛起中的亞洲提供更多“養(yǎng)料”,助力亞洲文明之花開向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