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僑網(wǎng)消息:據(jù)日本《中文導報》報道,每年2、3月,是日本的考學季節(jié),牽動著整個社會的神經(jīng)。隨著華人二代的成長,華人也不再是考學季節(jié)的旁觀者,華人子女不僅是考學隊伍中的一員,更是最努力的競爭者。每年都有一批華人二代在考場上馳騁拼殺,發(fā)榜后捷報頻傳。
大學應考生臨考前的兩個月
今年日本的大學入學考試,因受金融危機影響,顯示了“便宜、近、少”的特征。便宜,當然是指學費,學費便宜的國公立大學報考人數(shù)增多。近,指的是可以從家里去上學,不用另外租房子,增加一大筆費用。少,是指私立大學報考數(shù)的減少。因為報考一間私立大學,需要3萬多到4萬不等的報考費。依慣例,很多人一報就是10幾所,幾十萬驟然就消失了。由于日本只能報考一所國公立大學,所以很多人都只能將多考幾間來“保險”的目標,放到了私立大學這里。大學考試,從報名開始,如今各學校的報名表格都可以從書店甚至網(wǎng)上購買,十分便利,但從交費、填表,一應事務,都需細致完成。
不少華人子女也在今年迎來了高考的日子,下面是一個華人應考生阿亞在臨考前兩個月的生活。阿亞就讀的是一所私立高中,而日本其他高中生在臨考前兩個月的生活,也大抵如此。
從12月起,高三學生阿亞(18歲)就進入了不用每天去學校的日子。因為學校開始了臨考對策,即給高三學生寬松的時間空間,按照各自的學習進展,自我安排時間。
在日本重視升學率的高中,一旦進入高三,就是進入了臨考陣勢,這一年,不可以參加曾經(jīng)熱鬧的課余俱樂部活動,也沒有修學旅行,一切都是以高考為主題。
2009年1月,阿亞入讀的東京都某私立高中,開始了不記出席率的授課。每日都有教師上課,但你可來可不來。之所以有這種情景,因為日本面向高考的私塾林林總總,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三,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參加了私塾的補習,學生可以根據(jù)適合于自己的學習范圍選擇今天是去學校還是去私塾。
據(jù)阿亞說,老師上課,不是一個班級一個班級地上,而是面向整個年級,由于很多學生都不去,所以即使面向整個年級,人數(shù)最多也就50來人。而可以自己在家背的世界歷史,更是只有一兩個學生。盡管這樣,老師也教得勤勤懇懇。
日本考大學,除了考全國統(tǒng)考,還要考各個大學所設的入學考試。當然,也有很多私立學校,可以根據(jù)全國統(tǒng)考的分數(shù)就直接錄取了。而國立公立大學以及部分私立學校都得重考。一些好的國立學校,以全國統(tǒng)考作為第一次考試,坊間稱此為“閉門羹”。如果全國統(tǒng)考的分數(shù)不夠,那么就根本沒有參加該大學入學考試的權(quán)利。全國統(tǒng)考的分數(shù)夠了,才可以參加今年2月25日和26日舉行的國公立大學第二次入學考試。
今年的日本全國統(tǒng)考在1月17日和18日舉行,據(jù)悉統(tǒng)考的平均分有所下降。參加這次考試的共有54萬人,英語聽力測驗的機器,照例在今年也出現(xiàn)了問題。在考試之前,阿亞的母親曾經(jīng)想找個那種機器在考試之前讓他使用練習,但最終沒有實現(xiàn),并且當聽了那聽力考試之后,發(fā)現(xiàn)也沒有這個必要了。全國統(tǒng)考的聽力十分簡單,因此一流的國立大學并不將它的成績用來算分,即雖然將全國統(tǒng)考的英語、國文、數(shù)學等成績作為第一次入學考試,但不算聽力考試的分數(shù)。
話說1月阿亞的生活以學校和私塾兩大塊為主,有時候還要從學校直奔私塾。但進入2月后,時間就非常寬松,一周只有周一和周六需要去學校聽古文課和漢文課(同樣不算出席率,同樣是任由學生自由),每次兩節(jié)課,而其余的時間,則完全是在家里復習了。2月起,私塾也都不上課了,將復習完全交在了學生們的手上,因為只有自己才最清楚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利用最后兩三周來進行最后沖刺。
阿亞是一個自覺的學生,他總是能自己安排學習時間,并且聽從老師的指教:不要熬夜學習,在家里要規(guī)律生活。在班會上,班主任告訴他們,因為考試是從早上9點來鐘開始,所以必須保證這個時間到考試結(jié)束的下午甚至傍晚這個時間段里,你的大腦是清醒的,而如果熬夜學習到半夜,看上去勤奮無比,但實際早上起不來,受生物鐘影響,該考試的時候卻瞌睡等等,那是考試大忌。
由于阿亞自己安排學習時間,所以家人表示,能為他做的就是安排生活。首先是吃得必須有營養(yǎng),其次注意維持家中濕度,臨近考試一周前開始,不吃生魚片這種雖然有豐富營養(yǎng)但有可能吃壞肚子的食物。同時,家長還去了湯島天神許愿,祈愿他第一志愿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