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在國殤墓園里看到了自己的碑
1938年,年僅16歲的韓天海正在老家重慶的一間學堂里讀書,跟著老師唱“抗日救國來當兵”,“幾個抓兵的人沖進了教室,說我到了當兵的年齡。”
韓天海沒有任何反抗。
“那時候好多新兵連手榴彈都不會甩,把自己炸死的都有!表n天海說。他所在的預備二師,是第一支打入敵占區(qū)的成建制的中國軍隊,在滇西的多場戰(zhàn)斗中功績彪炳,死傷慘烈。
在滇西的高黎貢山上,即使現(xiàn)在,村民犁地時,還經(jīng)常會犁出當年死去士兵的遺骨。
和其他遠征軍相比,韓天海更多一份讓他心悸的被俘經(jīng)歷。因為年齡太小,日軍沒有殺他,而是讓他去做苦役,“被俘的戰(zhàn)友中,有被活埋的,有被灌水的,我都親眼看到過,太慘了!
每次日軍殺俘虜時,都會讓他陪殺,“大家都被蒙著眼睛,跪在地上,誰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被殺!痹谛睦锩嫠阉廊ピS多次。
1944年5月,反攻騰沖的戰(zhàn)斗打響,韓天海和其他被俘士兵一起,趁亂殺掉三個哨兵,逃出俘虜營,返回部隊。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韓天海離開部隊去邊境上做一些小生意,維持生計。他的另一個打算是,攢點錢后再回家看望父母。但局勢逆轉,身為中國遠征軍戰(zhàn)士的韓天海已難以回鄉(xiāng)。
若干年后,他因做生意在云南邊境碰到了當年的一位戰(zhàn)友,這位戰(zhàn)友告訴他,在云南騰沖的國殤墓園里,有刻著他名字的墓碑。2005年,韓天海專程前往國殤墓園,找到了那塊苔蘚斑駁的墓碑。
88歲的韓天海已經(jīng)弄不清自己家鄉(xiāng)的具體名稱,只記得自己出生在重慶,后來家里搬到成都一個叫棉花街的地方開了一個織襪子的店鋪,他有兩個哥哥,一個叫韓天才,一個叫韓天元。
同樣來自四川和韓天海同齡的劉朝回清楚地記得,自己家在四川省岳池縣廣新場九區(qū)義民鄉(xiāng)(音),“我有一個哥哥叫劉朝明,一個弟弟叫劉朝輝!
和劉朝回同來參軍的還有5個老鄉(xiāng),他們出發(fā)前,全縣的學生都來歡送,“用竹竿挑著長串的紅炮仗,放個不停!蹦欠N“啪、啪”作響的聲音一直沒有停下來,“我們守陣地,日本人往上沖,我們要不停地放槍,槍一不響,日本人就沖上來用刺刀刺我們,他們的刺刀比我們的要好,好多戰(zhàn)士被他們刺死了。”
讓劉朝回至今難以忘記的是,當年和他一起參軍的5位老鄉(xiāng),在開往云南戰(zhàn)場的路上就因病死去。
劉朝回住在緬甸北部的城市臘戌,據(jù)他講,臘戌最多的時候有20多位遠征軍老兵,但現(xiàn)在除了他之外,僅剩下一位90多歲的河南籍老兵。
“那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是英雄!碧崞甬斈陞④姇r的情景,劉朝回說。但這一切隨著時局的變化而變幻,在流落緬甸的日子里,很長的一段時間,劉朝回甚至不敢講明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