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歷史城區(qū)
澳門時間2005年7月15日下午4時10分,正在南非德班市舉行的第29屆世遺大會宣布:“澳門歷史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并重新命名為“澳門歷史城區(qū)”。

大三巴牌坊

崗頂劇院

板樟堂前地

仁慈堂大樓

圣奧斯汀教堂

東望洋炮臺

媽閣廟

圣若瑟修院大樓
作為中國2005年唯一申報項目“澳門歷史城區(qū)”,在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的全體一致通過,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澳門歷史城區(qū)”是連結相鄰的眾多廣場空間及20多處歷史建筑,以舊城區(qū)為核心的歷史街區(qū)。覆蓋范圍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圣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墻遺址、大炮臺、圣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臺(含東望洋燈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20多處歷史建筑。 這片區(qū)域是昔日華洋共處的舊城區(qū),至今基本上保持原貌,開創(chuàng)許多“中國之最”。如最早一批天主教堂建筑、最古老的教堂遺址、最古老的西式炮臺群、最古老的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墳場、第一座西式劇院、第一座現代化燈塔、第一所西式大學、西式醫(yī)院等等。這個大范圍的建筑群,呈現出海港城市和傳統中葡聚居地的典型特色,包括中西文化融匯交流的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