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
昆曲,又稱昆劇、昆山腔,是中國傳統(tǒng)戲曲代表劇種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并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頭遺產(chǎn)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 昆曲的表演,是一種歌、舞、介、白各種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綜合藝術(shù),以聲若游絲的笛為主奏樂器。它唱腔優(yōu)美,在演唱上注重對聲音節(jié)奏速度的控制,講究咬字吐音,從而形成以纏綿婉轉(zhuǎn)、柔曼悠遠(yuǎn)見長的獨特風(fēng)格。 昆曲的角色分工很多,老生分副末、老外、老生;小生分官生、小生、巾生;凈分大面、白面、二面、小面;旦分老旦、正旦、作旦、刺殺旦、五旦、六旦、耳朵旦等。各行角色都在表演上有自己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 昆曲劇目很多,共計有400多出折子戲。演出較多的有100多出,如《浣紗記—寄子》、《寶劍記—夜奔》、《鳴鳳記—吃茶、寫本》、《牡丹亭—鬧學(xué)、游園、驚夢、尋夢、拾畫、叫畫》、《漁家樂—藏舟、刺梁》、《長生殿—定情、酒樓、絮閣、驚變、哭像、聞鈴、彈詞》。 圖片來源:中國昆曲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