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漢語 學好漢語
7月下旬北京召開了首屆世界漢語大會,會議的主題是“世界多元文化架構下的漢語發(fā)展”,報紙和電視都用鏡頭把老外捧著“孔子學院”牌匾的驕傲笑容與虔誠神情進行了傳播。會上還透露出另一信息,全世界約有3000萬老外學漢語,這令以漢語為母語的國人備感自豪?稍谧院赖耐瑫r,又為許多國人特別是一些什么“精英”用大量“散裝英語”把好端端的漢語肢解得支離破碎而遺憾。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大約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總的體系屬于表意文字,只看字就能多少領會點意思,不像英語等表音文字那么工具性。漢字造字的“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把漢字造字的奧妙揭示得惟妙惟肖,“木”是象形字,表示樹,“木”上加一橫為“末” 是樹梢,木下加一橫為“本”是樹根,人與自然的關系在指事與會意間便表現(xiàn)清楚;會不會讀音暫時沒關系,意思明白就行。漢語多音多義字的情趣最讓老外茫然,花錢的“花”是動詞,花朵的“花”是名詞,花臉的“花”是形容詞,一個字有不同的詞性,在句子中充當不同的成分。 許多孩子啟蒙就背誦唐詩宋詞,“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小朋友們既不會寫也不懂含意,但流利地背誦下來一點問題也沒有,孩子在美好的母語境界和本土的人文精神氛圍里健康成長,愛國愛家愛人愛自然在啟蒙教育里播種、生長。 時髦的短信問候已成為大眾消費,但轉發(fā)幾回后便沒了記憶,更沒人愿意珍存,為什么呢?就是那些看起來情真意切的短信并非“原創(chuàng)”,而是從寫手那里購來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如果真是關心朋友,便會用維系友情的元素編織真摯的話語,對方自然能感受到?珊芏嗳诵挠杏喽Σ蛔悖美其名曰“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實際上是漢語詞匯太貧乏,語法、修辭、邏輯、寫作更是“四大皆空”。“一流的產(chǎn)品,二流的包裝、三流的價錢”是對國貨賤賣的形象描述,這里的“包裝”被許多人理解成物質(zhì)包裝,我覺得更深層的意義應是文化包裝。“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是百年老店同仁堂的店訓。沒有對母語的透徹理解,怎能寫出如此流芳佳句。 可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時代浪潮下,現(xiàn)在的年輕父母便把英語提高到了特別的位置,他們要充分利用孩子最佳學語言的時間“與國際接軌”。辛苦了一天的“漂亮媽媽”們在幼兒園接到孩子后能聽孩子用英語說出一個詞匯,一臉的倦意立刻消失,興奮地贊揚孩子聰明、有出息。他們的“國際化眼光”本無可厚非。但在我看來,如果以犧牲母語為代價不僅會舍本逐末,而且可能會邯鄲學步,說得尖刻一點,當事人也許對自己國家和生存狀態(tài)都不自信!叭~公好龍”“掩耳盜鈴”等成語故事被譯成英語、日語后講給孩子們聽,怎么聽都不對味,就跟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譯成中文后只有十四行的形而沒有十四行的神韻一樣。 “學漢語吧,那意味著你未來幾十年的機會和財富”這句廣告語正激勵著數(shù)萬法國人學漢語。連老外都看到了學漢語的美好前景,作為以漢語為母語的國人,我們豈能短視!請珍愛漢語,學好漢語,讓漢語聲音在國際舞臺上更響亮。(來源/新疆日報,作者/梁旭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