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億美元勸學中文 美華社積極響應
華聲報訊:據(jù)歐洲時報報道,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喬·利伯曼和共和黨參議員拉馬爾·亞歷山大日前提出“美中文化交流促進議案”以后,美國各界人士與團體紛紛表明要各路行動,推動該議案的順利通過。 5月25日下午兩點,在美國國會大廈的新聞發(fā)布室,民主黨參議員喬·利伯曼和共和黨參議員拉馬爾·亞歷山大共同發(fā)布了他們商議了數(shù)月的“美中文化交流促進議案”。該議案要求美國聯(lián)邦政府在2006年到2011年的五個財政年度里共撥出13億美元(與中國13億人口相切合),用于擴展和加強美中兩國的文化交流,特別是美國的中文教育及與中國的初等、中等及高等教育留學生交換計劃。 該議案共分9部分,林林總總,囊括了商務、教育、科學、旅游、外交和文化交流等領域,有些方面頗具新意。例如,該議案要求移民局設立一個全新的簽證類別(J-4),專門用于20歲以下、在美交流旅行不超過90天的中國學生,并對中國科學家訪美的簽證網(wǎng)開一面。當然,該議案最大的受益者還是美國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對華裔學生和家長的好處應該更多)。而一旦通過,它的影響不僅僅是給美國教育機構撥更多資金,而在于它將大為改變美國民眾及教育界對中文教育的整體地位的看法,并造成全面提升中文教育一波接一波的連鎖反映,此長期效應及勢頭決不可低估。 法案剛剛推出,美國各界人士與團體紛紛表明要各路行動,推動該議案的順利通過。25日的記者招待會已是“令人意外”的“人滿為患”,兩位議員大為鼓舞。25日在場的教育界、工商局、和華裔社會人士正是即將到來的游說活動的三大主體,而其中的華人團體將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因為它事關華人社區(qū)的切身利益。它將是對華人社會政治成熟與否的及時檢驗。 據(jù)了解,目前華人社區(qū)的“百人會”表明要盡全力推動該法案的通過。成立不久的從事促進美中關系及華人權益的“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NCCA)也將積極參與該議案的游說,該游說團體并已準備近日內展開大規(guī)模簽名運動!懊廊A協(xié)會”(OCA)的主要干部們也在進一步了解該議案,準備近日內帶兵投入陣營,以共襄其盛。而中文學校的骨干們更是為此議案的提出而深受鼓舞。 前全美中文學校校董、華夏中文學?傂Cu校長王朝勃和現(xiàn)任全美校董姚遠都認為要抓住這個天賜良機,為中文學校打開一片新天地。“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的部分發(fā)起人李亞、李魯遠、陳自強、薛海培等一致呼吁華人結成社區(qū)同盟,以此法案為契機大練兵,進而于今年推動亞裔關心的移民改革法案,最終促成國會成立“國會中國同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