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nóng)民非洲種菜賺大錢
|
張峰華,一位中國菜農(nóng),今年3月在非洲蘇丹尼羅河畔租下了2000畝地,成為蘇丹最大的外資農(nóng)場。他在當?shù)毓灿嫹N了30多種中國蔬菜,有人對他這4年所賺的錢作了一個保守估計,至少在千萬元以上。 下決心遠赴蘇丹種菜 張峰華1974年6月生于湖北省孝昌縣豐河鄉(xiāng)張家村。1988年,他隨父母來到武漢東西湖區(qū)荷包湖農(nóng)場承包了一塊地種菜。19歲時,他就成了一個老練的菜農(nóng)。1995年,他又在漢口惠濟路開了一家玻璃店,收入頗豐。 2000年2月,一個在中國石化所屬公司工作的老鄉(xiāng)從非洲蘇丹回國看望他。老鄉(xiāng)向張峰華談起了蘇丹的情況,說自己“在那里沒有青菜吃,每天吃得最多的菜是土豆和大蔥,實在受不了了!公司給我們‘打牙祭’吃的青菜,據(jù)說是從歐洲空運來的!”老鄉(xiāng)還說:“那里并不缺水,尼羅河就從蘇丹穿過,可當?shù)鼐褪菦]有人種菜! 張峰華突發(fā)奇想:“如果我到蘇丹種青菜,那不是可以發(fā)財了嗎?”從此,張峰華鐵了心要去蘇丹種菜,他苦學英語和阿拉伯語。2001年春節(jié)后,張峰華拿到了旅游簽證,籌備遠赴蘇丹。 發(fā)酵有機肥試驗成功 2001年3月4日,張峰華抵達蘇丹首都喀土穆。他找了一份餐館的工作,隨后立即到農(nóng)貿(mào)市場了解情況,他發(fā)現(xiàn)這里果然蔬菜品種稀少且非常昂貴,大都是些土豆、洋蔥之類的東西,綠葉青菜幾乎看不到。第二天,張峰華來到蘇丹農(nóng)業(yè)森林部咨詢。令他高興的是,這里租用土地不僅手續(xù)簡便,而且價格便宜得令人驚訝。一般情況下,花300美元便可租到一塊面積100畝的田地,使用期10年。 張峰華計劃在喀土穆郊外種菜,但首先遇到的困難就是有機肥的問題。他通過一位朋友找到了糞源,在郊外做糞坑漚肥試驗。但一星期后,由于太陽暴曬,坑里的糞便和雜草都干了。張峰華甚是沮喪,他知道不能照搬國內(nèi)的那一套辦法。他在糞坑上蓋上木板,為了隔熱,還在木板上加了一層土。 后來,張峰華干脆辭了餐館的工作,在糞坑旁搭起了一個簡易木棚,專心致志地搞起了發(fā)酵有機肥、改變土壤墑情的試驗。當?shù)氐霓r(nóng)民對他說:“中國人,這樣很危險的,小心土狼光顧!”因為在當?shù)兀粫r有土狼襲擊人畜的傳聞。但張峰華已經(jīng)顧不得這些了。不過,他還是在當?shù)厝说慕ㄗh下,通宵點燃篝火,以防意外。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反復摸索、試驗,雜草終于發(fā)酵成功了。 種的菜被搶購一空 2001年6月,張峰華用自己帶的錢和打工掙的錢,在喀土穆近郊的尼羅河畔租了10畝地,搭起簡易棚屋,購買了抽水機等農(nóng)具,雇了3個當?shù)厝,準備種青菜。他還請人從國內(nèi)寄來了蔬菜種子。 張峰華在地里先種上扎根深、抗旱性較強的茄子、黃瓜等作物,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改良土壤的墑情。就這樣,不到半年,張峰華租的10畝含沙石的磷酸性膨脹劣質(zhì)紅土地,變成了墑情良好的高產(chǎn)田?ν聊氯照粘渥,尼羅河水源豐富,加上源源不斷從祖國寄來的大白菜、圓茄子、萵筍、辣椒和黃瓜等種子,在這里陸續(xù)破土萌芽,茁壯成長。 這些水靈靈的新鮮蔬菜一運到喀土穆農(nóng)貿(mào)市場,立刻就被搶購一空?ν聊碌氖忻駛儾⒉皇遣幌氤郧嗖,而是吃不起那些價格昂貴的空運青菜。張峰華種的菜雖然價格和肉類相當,但還是比空運進口的青菜便宜許多,因此很快在喀土穆熱銷。 中國菜農(nóng)創(chuàng)造奇跡 張峰華種的青菜更使在喀土穆的數(shù)千中國人受益。以前他們生活在這里,沒有青菜吃,只得吃水果;有的熬不住,不得不回國,F(xiàn)在,他們終于吃上價格可以承受的當?shù)厍嗖肆耍?br> 不僅是中國人,美國人、歐洲人和其它國家在蘇丹的工作人員也一樣為之激動。過去,吃青菜就是吃“山珍海味”,可現(xiàn)在,他們每天都可以隨意吃青菜了! 張峰華的農(nóng)場魔術般地急劇膨脹,他飛速地擴大青菜種植面積。今年3月他又租下了2000畝地,成為蘇丹最大的外資農(nóng)場。他在當?shù)毓灿嫹N了30多種中國蔬菜,有人對他這4年所賺的錢作了一個保守估計,至少在千萬元以上。 張峰華致富的榜樣作用,帶動了不少中國人遠赴非洲種地,他們都不同程度地獲得了成功,F(xiàn)在在蘇丹,闊葉青菜絕大部分都是中國人供應的,歐洲闊葉青菜一統(tǒng)蘇丹市場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創(chuàng)造這個奇跡的正是張峰華,喀土穆的官方媒體《新聞報》這樣評價道:“中國的張峰華先生改變了歷史!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摘編自《打工》,作者:朗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