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的教堂文化
提起科隆,多數(shù)人就會條件反射地想到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早就成了這個城市的標記。 初見科隆大教堂,我立刻被突兀在眼前的“石筍”林立的哥特式建筑所震懾。久久地仰望著這個157米高的人類杰作,我無法相信面前的龐然大物居然累疊著這么多高聳的尖塔,每一個纖細的“石筍”又被覆蓋上那么多優(yōu)美的線條和絢麗的吊頂,華麗繁瑣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我急不可待地要把這個天工之作攝下來,然而繞了一周也無法將它全部裝進我的鏡頭。據(jù)說拍攝科隆大教堂只有到它側(cè)身的一個特定位置才能將其收全,否則它總會沖破你的鏡頭取景框。 科隆大教堂的前面有一個廣場,這塊露天場地上風(fēng)力很大,每天除了來來往往的游人過客,就是固定“上班”的街頭藝人,他們已經(jīng)成了廣場一景。當我第一眼看到他們時,還以為他們是放在廣場上的雕像。他們通常擺好一種姿勢后就紋絲不動了,直到有游客上來放幾個硬幣,他們才會“復(fù)活”過來,然后作出很夸張的表情和動作以示謝意,讓掏錢的人覺得特幸福,讓旁觀的人看了也想摸腰包,真叫一絕。有一個藝人,騎士扮相,拿著劍,幾分鐘過去后,四周已經(jīng)圍了一圈游客,他依然佇立在風(fēng)中,毫不動搖。我在一旁有點斗氣似的要看看他能撐多久,結(jié)果總是隔不長時間就會有人欣然上去送錢,讓我的想法無法得逞。 走進科隆大教堂,我仿佛走進了一座圣殿。高高的天穹仿佛接通了天堂,有種升向天界的感覺,陽光透過色彩絢麗的花玻璃灑下來,人在下面是那么的渺小,如果世上真有上帝,或許只有此時我才會相信。 科隆大教堂真是一件撼世之作,從1248年破土動工,建筑時間跨越了近5個世紀,于1880年正式落成,曾因經(jīng)費不足經(jīng)歷過長達近600年的停工期,險些夭折。二戰(zhàn)時,又幸免于炮火硝煙,孤零零地佇立在一片廢墟之上。有人說,這是神靈在保護著它。 走出科隆大教堂,無論你身處這個城市的哪個地方,觸目可及的總是那高高的雙塔,逃不掉的。科隆大教堂已經(jīng)成為這個城市的坐標。 小貼士 科隆市內(nèi)列車和地鐵都比較多,另有觀光巴士,一次花費2小時,即可游覽全程。 在科隆購物必去之地是“步行者天堂”霍耶街,出大教堂向左走即到。 在德國,一年一度的狂歡節(jié)從每年11月11日11時起開始,前后要持續(xù)兩三個月。其中科隆的狂歡節(jié)最為熱鬧,主角是小丑和狂人,他們怪誕的裝扮、無所顧忌的舉止令人叫絕。(來源/京華時報,作者/李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