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邊境“Z世代”緬甸歸僑戰(zhàn)“疫”記
中新社瑞麗7月29日電 題:中緬邊境“Z世代”緬甸歸僑戰(zhàn)“疫”記
中新社記者 韓帥南
28日午間,中緬邊境云南省瑞麗市,21歲的醫(yī)技人員廖琴轉在一間活動板房中有了難得的休息時間。“太累了,但怎么都睡不著?!绷吻俎D剛在朋友圈發(fā)出來,很快就悄悄擦去淚花,刪除這段文字,重新穿上防護服投入到防疫任務中。這是廖琴轉第二次參與抗擊疫情,來到一線卻是第一回。
2000年出生的廖琴轉,在童年時期曾隨父母在緬甸生活,因此能夠講一口流利的緬甸語。這讓她在生活中交到了不少緬甸朋友,并在抗擊疫情中發(fā)揮了不小的作用。
2020年9月,因境外輸入疫情,瑞麗市首次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因該市停留著數萬緬籍人員,檢測中急需緬語翻譯。學習醫(yī)學影像技術專業(yè)的廖琴轉,認為自己同時掌握著緬語和醫(yī)護知識,一定能夠發(fā)揮作用,于是果斷加入到緬語志愿者的行列中。
“那時我來到瑞麗市疾控中心,跟工作人員們一起打電話通知緬籍人員參與核酸檢測。還有一些沒有聯系方式的緬籍人員,我們也會到社區(qū)上門進行信息登記。”廖琴轉回憶,當時身邊參與抗疫的人都十分忙碌,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為了整理和錄入信息,每天會工作至凌晨。
2020年9月19日,瑞麗市用時5天完成28萬余人的核酸檢測工作,結果均為陰性。“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我覺得特別振奮?!绷吻俎D說,“當時一位緬甸朋友也高興地向遠在緬甸的家人報平安,特別感人。”
2020年11月、2021年3月,位于中緬邊境的瑞麗市兩次發(fā)生疫情,此時的廖琴轉已經在當地一家醫(yī)院工作?!斑@兩次都沒能與醫(yī)院的同事共同戰(zhàn)斗在疫情一線,我覺得挺遺憾的。但我一直在后方為抗疫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绷吻俎D說。
留在醫(yī)院工作時,廖琴轉會柔聲用緬語安撫緬籍患者的情緒,為他們耐心解釋中國的防疫措施,也會盡自己所能為緬籍人員捐贈部分防疫物資。
2021年7月,瑞麗再次遭遇疫情,這次,廖琴轉被派往了疫情一線。
“剛到一線時,我還有些恐慌、焦慮。我們需要24小時隨時待命,晚上睡覺也不敢睡得太死?!绷吻俎D說,“但我跟著其他前輩們一起執(zhí)行任務,抗疫的經驗增長了,也體會到所有一線工作者的不易?!?/p>
年輕的廖琴轉在不斷成長,她也感受到瑞麗的成長。“我感覺瑞麗在處理疫情時更加果斷,防疫工作也越做越細?!?/p>
此次疫情中,瑞麗近1天1次的全員核酸檢測與此后的重點人群檢測,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霸诤怂釞z測現場,市民都是分批檢測。掃描二維碼代替了手工登記,單人的檢測過程只需要一兩分鐘就能完成?!绷吻俎D介紹。
7月25日,瑞麗市主城區(qū)部分區(qū)域解除居家隔離,此次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參與抗擊疫情的同時,廖琴轉一直關注著緬甸以及中國周邊國家的疫情情況。作為“Z世代”的一員,她擅長利用社交網絡,為緬甸的朋友分享防疫知識和治療經驗。
在綠草如茵的瑞麗江廣場,象征著中緬友誼萬古長青的胞波橋靜靜矗立。廖琴轉覺得自己也像中緬兩國間一座小小的“橋梁”,讓中緬友誼在年輕一代繼續(xù)延續(x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