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華山村紅磚老厝群:閩南建筑藝術的縮影(圖)

生活在石獅的朋友,許多都聽說過靈秀鎮(zhèn)的華山村民居群。在方圓數(shù)百米的范圍內(nèi),群立著數(shù)十棟紅磚老厝。雖然時間已經(jīng)在它們身上留下太多痕跡,但這些紅色的厝群仍然給人們帶來鄉(xiāng)愁和對閩南建筑的驚嘆。
已經(jīng)沒有多少人能夠準確說出這些老厝的建造年代,它們的主人也大多不在其中居住了。一些保存稍好的老厝,租給了來石獅謀生的外地人。他們在厝邊種上蔬菜,搭起雜物棚,讓那些老厝重新有了生氣。

走進厝群細看,這里的建筑大多比較平實,少有雕梁畫棟的豪華宅院。厝與厝之間,或是兩墻間的狹窄通道,或是純樸的鄉(xiāng)間土路,充滿比鄰而居的親切。有相當一部分建筑已經(jīng)殘破,卻把閩南紅磚老厝的建筑結構和建造手段一覽無余地展示了出來。那些已經(jīng)失去了外磚保護的厝墻、殘存的燕尾脊和山墻、孤零的房屋構架等,對喜愛閩南建筑藝術的人來說真是不可多得的直觀實例。還有一個奇特之處,一些建筑上的石塊呈現(xiàn)偏紅的色調。村民說,這些石塊來自村子的后山。當夕陽西下時,這些偏紅的石塊讓建筑更顯溫暖。
老厝的年久失修,讓每一個來過這里的人唏噓不已。據(jù)悉有關部門正在設想對老厝進行保護性修整和開發(fā)。可以想像,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很難再看到這樣原汁原味的厝群了:要么它們在更多的歲月摧殘后完全凋零,要么它們在有計劃的整修后呈現(xiàn)與現(xiàn)在完全不同的風格。

華山村老厝的美在于它的群體特征,既使那些殘垣斷壁,也因它們展現(xiàn)了完整建筑所無法呈現(xiàn)的構造細節(jié),而具有了特殊的魅力。作為閩南老厝文化的一個縮影,華山村老厝群值得大家去認真看看。(謝艷/文 羅平 華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