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盛極一時的閩南中國銀行僑批僑匯業(yè)務
原標題 :盛極一時的中國銀行僑批僑匯業(yè)務
1939年11月30日(民國廿八年十月廿日),一封由荷屬印尼垅川寄漳州廿七都關下保長洲社田中央曾氏慈母的僑批封,背面蓋有“中國銀行匯兌特約代理處/三寶壟黃五福源盛匯兌部”紅色章?!叭龑殙拧比A僑又稱“垅川”?!霸词ⅰ毕等葜袊y行于1938年9月簽訂的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的委托代理機構(gòu),而“源盛”在三寶壟又由黃五福以“源盛”名義代理。也就是說,中國銀行的海外代理信局,還有二級甚至三級代理機構(gòu)。
閩南是著名僑鄉(xiāng),華僑批信錢款以其登門收匯、登門派送、信款合一的經(jīng)營方式,稱便于僑胞僑眷。對于僑批的派送業(yè)務,中國銀行廈門分行、泉州支行早有關注。1920——1930年,閩南各地僑批信局兼做投機買賣,常遇失敗而倒閉,僑胞匯款無法保障極感困苦。1937年初中國銀行泉州支行即開始籌備并成立僑匯組,先后派員在廈門、安海、石獅等主要商埠籌辦僑批分解事務。1937年4月廈門、泉州中國銀行承接了合昌信局(原由黃泳來經(jīng)營,地址廈門磁安路),以合昌信局的名義在閩南一帶辦理僑匯僑批業(yè)務,仿照僑批信局辦法,直接送解信款,以期便利僑胞,吸收外匯。

1938年5月廈門島淪為日據(jù)后,閩省沿海一帶風鶴頻驚,信局不愿冒險派送,唯獨中國銀行密派干員由鼓浪嶼冒險挑運僑信繞道來泉州,將僑批款項全部清解。此后,海外信局收到廈門淪陷后該行解款回信,得知由中國銀行所解僑信獨得、安全、迅速到達,同時復接到該行此后僑信解款種種辦法,認為切合需要,都愿委托該行辦理,不數(shù)月南洋委托代解之信局達百余家。在此期間,海外華僑信款,幾乎完全集中中國銀行代解。

從1937年6月到1941年10月,中國銀行泉州支行在南洋各地委托信局有183家,其中馬來西亞73家、新加坡12家、印度尼西亞42家、菲律賓49家、越南3家、緬甸4家。這只是在海外的一級代理機構(gòu),如果加上二級、三級代理機構(gòu),那么,中國銀行的海外代理網(wǎng)絡是相當龐大的。這些海外信局幾乎囊括了閩南華僑匯款,估計閩屬僑匯經(jīng)由廈門、泉州中國銀行經(jīng)匯者占70%,盛極一時。

自1937年開辦至1939年10月,除大宗電匯、票匯外,僅小額零星批信,經(jīng)由中國銀行直接送達者,共計解付信件52萬封,款項1720.2萬元。直至太平洋戰(zhàn)起后一年間,尚有斷續(xù)僑信匯款委托??梢?,合昌信局在當時戰(zhàn)爭時期極力溝通僑匯,對安定閩南僑鄉(xiāng)僑眷生活做出很大貢獻。(謝佳寧 黃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