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故事:香港男仔與北京大妞的愛情
【解說】區(qū)熙文和耿雪是一對夫妻,區(qū)熙文來自香港,是一名廚師,耿雪是北京本地人,是一名媒體人。兩人已經結婚7年,目前在北京經營著兩間港式茶餐廳。一南一北的結合有什么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怎么說……
【字幕】你們是怎么相識相戀的?
【同期】區(qū)熙文
2010年的時候我在國貿開了一個東南亞小館,那時候我們有朋友,朋友的朋友是她的同學,剛好她來吃飯,出來玩,后來就大家認識了,然后就走到一起了。
【同期】耿雪
我們那個媒體正好是報道北京的吃喝玩樂,所以正好平時要找一些餐廳。本來是想去他餐廳做個“作業(yè)”,但是就認識了。
【字幕】一開始對對方是什么印象?
【同期】區(qū)熙文
就一個普通的女孩嘛。
【同期】耿雪
什么叫普通的女孩?!
【同期】區(qū)熙文
因為我比較靦腆一點,有時候害羞,異性的話,不可能那么主動出擊。
【同期】耿雪
其實我接觸他之前,我是在香港上過幾年學的,我也大概了解香港男生大概是什么樣,我印象里就是比較酷酷的那種。
【字幕】你們之間最難忘的浪漫故事是什么?
【同期】區(qū)熙文
在北京辦喜酒時我給了她一個,肯定她畢生很難忘的一個視頻。做著菜,說一些很感性的話,在店里拍,拍得他們(朋友)都哭了,現(xiàn)場的人基本都哭了。
【同期】耿雪
那時候剛來沒多久,那時候普通話還很不好,用很蹩腳的普通話模仿我的語氣,給大家介紹了一道菜,拍到視頻上。
【字幕】你們的飲食口味有沖突嗎?
【同期】耿雪
我們倆喜歡吃的東西驚人的一致。從來沒有在吃上有,你愛吃什么我不愛吃什么。而且(他)現(xiàn)在鍛煉得非常愛吃川菜。
【同期】區(qū)熙文
我也愛吃鹵煮,我也愛吃炒肝。
【字幕】你們會說對方的家鄉(xiāng)話嗎?
【同期】耿雪
我說不出來,你們是從哪兒發(fā)音的?會聽不會講。
【同期】區(qū)熙文
差不多,就是這個音。
【字幕】你們的生活觀念有什么不同嗎?
【同期】耿雪
他第一次上我家,也不是很正式,上我們家來玩一玩,坐一坐,他就給我媽買了一包瓜子,就一包瓜子,我當時沒跟你說,我當時就想,就這么簡單嗎?
他爸爸他媽媽去他爺爺家過新年的時候,也只是買了幾個橘子。我覺得這是香港人的習慣嗎?
【同期】區(qū)熙文
香港人一般如果家庭聚會什么,要么去找個餐廳聚在一起,以前我們過年串門,阿姨舅舅他們來,一堆禮物,送完之后沒人吃,放著放著壞了,還不如大家吃個飯。
【字幕】你們之間有什么文化差異嗎?
【同期】耿雪
“您”我覺得很重要,尤其在餐廳你知道嗎?我覺得你對客人一定要說“您”,他有時候對客人也說“你”,我覺得這樣就不太禮貌。
【同期】區(qū)熙文
就“您”“您”,老覺得(發(fā)音)不會說。你們說得很隨意,我就很費勁,(鼻音)要出來一下。
【字幕】為什么會決定一起在北京創(chuàng)業(yè)?
【同期】區(qū)熙文
在北京的話,市場真的很大,不光是北京,整個中國的市場非常大。是一個年輕人發(fā)展的很大的空間。在北京能闖,能扛得住,有創(chuàng)意有想法,我覺得是沒有問題,而且生活上面是非常非常舒服的一個地方。
【同期】耿雪
之前開了一家比這個還要小很多。那家地理位置也不好,什么也不好,房租也很高。天時地利都不怎么樣,各方面都很差,那家店真的就是一點點把它養(yǎng)起來了。包括其實我們對這個餐廳也有很多矛盾,設計上、或者菜品選擇上、味道上、定價上,我們就為這些雞毛蒜皮的事也吵過很多的架。
【字幕】七夕節(jié),有什么話想對對方說?
【同期】區(qū)熙文
廣東老人說,成功的男人背后總有一個挺能干的女人,我不一定很成功,但是我覺得今天能走到這樣,有兩個店,生活條件肯定比以前更好了,我還是挺佩服她。
【同期】耿雪
他確實不太擅長表達,平時真的從來不會跟我說這些話。如果你想感謝(我)的話,就及時地說出來,這樣會更好。
【解說】其實,無論香港內地、南方北方,只要互相尊重、求同存異,都能攜手奮斗出美好的未來。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七夕節(jié)到了,小新在這里祝所有的有情人終成眷屬,擁有幸福生活。
溫孟馨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