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微雕非遺傳承:橄欖核鴕鳥蛋上的刀尖藝術(shù)
【解說】1964年出生的吳義澤是中國傳統(tǒng)工藝雕刻師,他也是蘭州微雕第四代非遺傳承人,二十多年來吳義澤一直從事核雕、蛋雕、葉雕專業(yè),其作品繼承傳統(tǒng)、探索創(chuàng)新,主要以人物和甘肅文化為主。他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堅持將本土元素融入作品,葉雕的材質(zhì)必須得用蘭州本土樹木,核雕也用隴南油橄欖核等,鏤空蛋雕則加入了中山橋、馬踏飛燕等甘肅旅游元素。
日前,吳義澤向記者介紹,看似簡單的微雕其實還是非常復(fù)雜的,僅葉雕就分為水雕和鏤雕,雕刻之前需收集樹葉,再進行泡水,隨后用化學藥水處理,找到一片紋路與圖案匹配的樹葉也是相當困難,必須充分利用植物的自然紋理來雕刻,而蛋雕的形式則小到鶉鳥蛋大到鴕鳥蛋,雕刻起來都需要半個月以上的時間。
【同期】蘭州微雕第四代非遺傳承人 吳義澤
這是鴕鳥蛋、鶉鳥蛋、雞蛋、鴿子蛋,只要是蛋類就做,核是做橄欖核這個已經(jīng)將近十幾年了,只要是核就可以做,再一個就是葉雕,葉雕就是咱們蘭州梧桐樹,在秋天以后樹葉落了以后就可以把這個樹葉撿回去處理,用化學處理,家里面用的東西都可以用,把這個處理好以后再雕刻。
【解說】今年吳義澤還制作了不少抗疫題材的人物作品,同時他運用繪畫、浮雕、鏤空等不同形式的手法,在僅0.2毫米厚的蛋殼上創(chuàng)作出各種精美的圖案。
【同期】蘭州微雕非遺第四代傳承人 吳義澤
馬踏飛燕,這個是錦繡甘肅,這邊是中山橋,這就是代表咱們甘肅來雕刻的一個作品。這個是一個富貴牡丹鏤空,這是鴕鳥蛋鏤空。
【解說】據(jù)悉,吳義澤師從著名畫家范有勝、魏??滓约暗窨檀髱熑钗妮x,現(xiàn)為人民文藝家協(xié)會雕刻藝術(shù)大師。
記者 李亞龍 甘肅蘭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