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僑批檔案展再現(xiàn)“百年跨國兩地書”
中新社福州12月23日電 (閆 旭)“姑婆大人慈鑒:叩別至今,將十年矣,每念重圓遠(yuǎn)隔,未嘗不懸系于心,近想福體康強為?!?940年越南華僑洪宗祥寄給廈門同安馬巷陳劍鉗的僑批,勾起參觀者的無限回憶。
“百年跨國兩地書——福建僑批檔案展”23日在福州市三坊七巷華僑歷史文化中心開展。展覽分“僑批產(chǎn)生”、“僑批運營”、“僑批價值”、“珍貴記憶”四部分,以圖文和實物相互印證的形式展示了福建海外僑胞的團(tuán)結(jié)互助、造福僑鄉(xiāng)、思親孝悌的歷史。
僑批是歷史上海外華僑華人通過信匯一體的寄匯方式,經(jīng)由水客、僑批局等民間渠道,寄給國內(nèi)親人的書信、匯款票據(jù),以及收受人回信等文獻(xiàn)的合稱,又稱“銀信”。去年6月,僑批檔案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成為世界記憶遺產(chǎn)。
來自泉州的林先生告訴中新社記者,自己家里面還保存著幾份上世紀(jì)80年代家族親戚寄回來的僑批。寄僑批的人是他爺爺最小的弟弟,下南洋后時不時會寄信回來報平安,過年時還會寄些錢回來?!拔覀兡抢锏膬S批和匯款是分開的,匯錢之后再在僑批里寫清楚怎么分錢。”
福建省僑聯(lián)副主席謝小建表示,僑批檔案是華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家書形式,搭起了海外華僑華人與家人、家鄉(xiāng)溝通的橋梁,凝聚了海外華僑華人與國內(nèi)眷屬共同的集體記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