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赤日炎炎夏火克金 古人靠飲酒涼席消夏
小暑之后是大暑。大暑節(jié)氣一般在7月22日—24日之間,這時太陽位于黃經(jīng)120°。今年大暑的交節(jié)時刻為7月23日11時30分?!对铝钇呤蚣狻贩Q:“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斯時天氣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唐代元稹《詠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是這樣寫大暑的: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瓜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絳紗渾卷上,經(jīng)史待風(fēng)吹。
詩中的“三秋”指秋季的3個月?!熬畔摹敝赶奶斓乃?、五、六月,3個月共90天?!傲昼姟笔橇碌囊袈??!肮疠啞敝冈铝痢!拔灮稹薄拜云选薄肮瞎倍际菬崽焐L或享用的東西。最后兩句大約有點(diǎn)“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的意思。
“三伏”里的“中伏”,一般發(fā)生在7月23—31日,今年恰巧大暑與中伏是同一天,都是7月23日。中國傳統(tǒng)科學(xué)認(rèn)為,春、夏、秋、冬四季分別對應(yīng)五行中的東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按五行的相生相克,由秋到冬是“金生水”,由冬到春是“水生木”,由春到夏是“木生火”,唯有從夏到秋特殊,是“火克金”。所以古人認(rèn)為,從夏到秋是一段艱難的歷程,秋被夏壓制著,雖然從夏至開始已經(jīng)“一陰生”,但炎熱卻繼續(xù)增長,秋不敢露頭,要潛伏一段時間,這段最熱的時間就稱為“伏”。因靠近中伏,大暑這一天民間還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xí)俗。
大暑是我國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期,但南北雨量差別很大,在長江中下游等地區(qū),雨量很少,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的說法;在我國北方,這卻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時節(jié),諺語則稱“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宋代大詩人陸游是這樣寫大暑的:
赫日炎威豈易摧,火云壓屋正崔嵬。嗜眠但喜蘄州簟,畏酒不禁河朔杯。
人望息肩亭午過,天方悔禍素秋來。細(xì)思?xì)埵钅芏嗌?,夜夜常占斗柄回?/p>
頭兩句寫太陽的炎威,三四句寫詩人靠飲酒、睡涼席來消夏,五六句寫人的難熬、天的懺悔。最后兩句上升到了哲學(xué)高度:大暑到了,秋天還會遠(yuǎn)嗎?于是他夜夜都在觀星掐算,還有多久,就斗柄西指,天下皆秋了?(王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