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文化沙龍”在京舉行 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日前,“文明的交響·中蒙文化沙龍”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為中國文化譯研網(wǎng)“閱讀中國”沙龍系列活動第二期。由中國文化對外翻譯與傳播研究中心暨中國文化譯研網(wǎng)與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主辦,北京語言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承辦。
本期沙龍以中蒙文化交流歷史變革為主題,中蒙雙方嘉賓就“在‘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下,中蒙在新的發(fā)展階段,如何更加有效地開展文化交流與合作”等問題展開交流。
蒙古國公共廣播電視臺領導小組組長博·恩克滿都呼(BALDAN ENKHMANDAKH)表示,中蒙文化合作的領域非常廣泛,在圖書出版業(yè)將中國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翻譯成蒙古文,介紹給蒙古國人民,希望在電影電視業(yè)也可以有更多的合作。
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會長馬小玫在訪談中提到,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機遇下,文化先行,各機構應首先找好定位,將局部做實做強。
在隨后的演講中,蒙古國科技教育文化部文化司司長達·鋼特木爾(DAMBA GANTUMUR)表示,中蒙在文化交流方面是平等的,也是共同發(fā)展的,所以不但應該把中國古代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翻譯成蒙古文,還應該把蒙古國近代的文學作品翻譯成漢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民族》雜志社負責人、中國世界民族學會秘書長包勝利就中蒙的合作領域、教育人文學術交流、青年與地方人員的交流等三個方面進行了介紹。他表示,中蒙之間一定要找到一個跨越歷史、著眼未來的共識,并指出中蒙的文化交流有獨特優(yōu)勢,即應重視發(fā)揮跨境民族的積極作用。
由文化部外聯(lián)局與北京語言大學共建的中國文化對外翻譯與傳播研究中心暨中國文化譯研網(wǎng),于2016年起牽頭組織“閱讀中國”沙龍系列活動,活動每期將以一個國家或一個語言地區(qū)為主題,以外國駐華使領館為主要合作對象,組織中外雙方外交、文化、學術、出版、影視等領域?qū)<?、代表、留學生就相關主題開展深入、豐富的對話與交流,推動中國文化思想精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