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振興系列報道之二:川菜的麻與辣

中新社成都7月22日電 (記者 賀劭清 徐楊祎) 盛夏午間,烈油爆炒下的噼啪之聲與混合著椒鹽、鮮辣的濃香,從成都街頭一間間川菜館傳出。來不及等座的顧客在店外臨時搭建的桌椅上大快朵頤,他們或從盆中夾起一片被紅油浸得發(fā)亮的血旺,或不顧被汗水打濕的衣衫在盛滿青花椒、鮮椒的瓷盤中尋找剁碎的兔丁。
這是一汪麻辣鮮香的川菜江湖。這是一幅快樂愜意的生活畫卷。
今日川人多為移民后裔,入川者帶來的豐富食材與各種烹飪方法,交融發(fā)展,無論是以渝派川菜為典范的大河幫,還是以鹽幫菜、嘉州菜為翹楚的小河幫,各派盡展所長,蔚為今日川菜之大觀。
食客大快朵頤之時,也正是有“菜癡”之稱的廚師張元富一天中最忙的時候。方塊油糕火候夠不夠,肝腰合炒是不是炒老了,輔料有沒有喧賓奪主……站在“軒軒小院”廚房與大廳的隔簾前,張元富憑借30余年的從業(yè)經(jīng)驗為年輕廚師剛出鍋的菜肴把關(guān):是端上餐桌,還是倒掉重做。
協(xié)助客人點菜,也是張元富的分內(nèi)事。在他看來這和監(jiān)督菜品同樣重要,卻遠比監(jiān)督菜品繁瑣?!霸S多人有誤解,將川菜等同于麻辣?!睆堅徽f,八大菜系中川菜以味型見長,但川菜24種味型中只有魚香、家常、麻辣、怪味、糊辣、紅油、蒜泥7種是辣的,剩下超過七成都是不辣的,各味型相互搭配,才能彰顯川菜本色?!拔覀兿胪ㄟ^協(xié)助點菜,讓客人更會吃川菜?!?/p>
近年來,無論在青藏高原人煙稀少的小鎮(zhèn)還是北美西海岸車水馬龍的舊金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川菜。
然而善于調(diào)味、運用麻辣的川菜在風(fēng)靡全球的同時,也飽受“只要求‘再辣一點’”“脫離傳統(tǒng)”的質(zhì)疑?!都~約時報》曾在其《川菜的危機:傳統(tǒng)的滋味哪兒去了》一文中指出,“菜單上往往只剩下辣得嚇人的菜”。
“地道的川菜百菜百味,一個豆腐就能做出幾百種口味,去年受邀為泰國公主詩琳通操辦60歲壽宴時,公主點名要吃的雞豆花便不是麻辣味型?!痹诿贾輺|坡董事長王剛看來,需要用刀背反復(fù)捶打不下2000次、湯色清澈如水的雞豆花屬于咸鮮味型,將川菜等同于麻辣,是對川菜極大的誤讀。
“川菜味道的爆發(fā)是與辣椒的相遇。辣椒在明朝時登陸中國沿海一帶,可最終在中國西部落地生根,發(fā)揚光大?!钡弥饨鐚Υú说恼`讀后,巴蜀學(xué)者袁庭棟特意拿出了自己4年前為川菜寫的萬字建言。在他看來川菜融合了全國入川的食材、調(diào)料、烹飪方法,是一種多元包容的文化。
今日大多數(shù)川人祖先都是在清初之時經(jīng)過數(shù)千里跋涉進入巴蜀的。遷移過程中,各種口味雜糅,最終形成現(xiàn)在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艾F(xiàn)代川菜開山鼻祖”、榮樂園創(chuàng)始人藍光鑒曾表示,“川味正宗”者實際上是集南北高手所做的地方名菜肴融匯于四川味,以最為四川人喜歡的味道出之,文化交流,相互滲透,相輔相成,這才帶有創(chuàng)造性的正道。
盡管將“川菜等同于麻辣”被川菜從業(yè)者、文化學(xué)者等普遍否定,但食客對川菜出現(xiàn)這樣的觀感也值得深思。
“四川有幾十種海椒制品,紅海椒在泡菜壇子是泡椒,曬干了是干辣椒,磨成粉是辣椒面,辣椒面澆上熱油又變成紅油,有些菜需要吃辣不見辣,有些菜需要辣后回甜。”張元富的師傅、中國元老級烹飪大師王開發(fā)做了一輩子川菜,對川菜所運用的辣椒如數(shù)家珍。在王開發(fā)看來,四川人吃辣并不如湖南、貴州人,與其說川人愛吃辣,不如說川人會吃辣。
“說起川菜,麻辣是回避不了的,川菜走到今天不是完全以麻辣贏得市場的?!背啥际信腼儏f(xié)會會長、成都市飲食公司董事長胡家鳳指出,正宗的川菜宴席從來不是“一片紅”,“如果認為川菜只有麻辣,那是他對川菜不夠了解。”
王開發(fā)亦表示,存在誤解也與部分川菜流派濫用麻辣有關(guān),但重麻辣的江湖菜是川菜多元化的一個分支,這個分支需要時間來慢慢規(guī)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