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少妇做受,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首頁中華文化

致力于川菜推廣國際交流 李老講了一輩子川菜故事

2016年08月19日 13:41   來源:華西都市報   參與互動
字號:
金庸題字:“食美則人美,人美則世事無不美矣”。
金庸題字:“食美則人美,人美則世事無不美矣”。

  人物檔案

  李樹人

  筆名陵風,別號雙郭先生,1926年生于四川仁壽縣。上世紀40年代,曾先后就讀于華僑工商學院、尊經國學院、成華大學。是著名詩人、書法家謝無量、余興公先生十分賞識的門人之一。李樹人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四川美食界泰斗、著名的書法家,四川省烹飪協(xié)會、四川省美食家協(xié)會創(chuàng)辦人。

李樹人先生生前照。省美食家協(xié)會供圖
李樹人先生生前照。省美食家協(xié)會供圖

  8月18日凌晨2點52分,四川美食界泰斗、著名書法家、四川省美食家協(xié)會主席李樹人先生因病去世,享年90歲。

  李樹人畢生致力于川菜的推廣和國際交流,制定川菜標準,組織川菜走出去,為川菜產業(yè)和四川美食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李樹人沒有當過廚師,但卻在美食界頗有名氣,人送雅號“美食活地圖”。金庸曾為其題字“食美則人美,人美則世事無不美矣”。

  李樹人生前留下遺囑:不設靈堂,不通知親友,不舉行遺體告別會,不開追悼會。他去世的消息傳出后,包括魏明倫、四川省原副省長韓邦彥等眾多生前好友、美食界大佬,自發(fā)送去挽聯(lián)表示哀悼。

  品美食

  “大葷的除了人,小葷的除了蚊子,我什么都吃過?!崩顦淙诉@一輩子,品盡山珍海味,但他記憶中最難忘的一餐飯,卻是年少時同齊白石一起用過的早餐。

  難忘一餐

  與齊白石共進“鍋巴餐”

  抗戰(zhàn)時期,齊白石來川,住在得意門生羅祥止家里。當時羅祥止的二女兒、三兒子與李樹人是同學。一天早上,李樹人照例去叫同學一起上學,同學卻說時間正好不如一起吃早餐,于是他便有幸與齊白石老人一起用了令他終身難忘的早餐。

  他記得,當時早餐的粥,是用昭覺寺的鍋巴煮的粥。有句話叫“昭覺寺的鍋蓋,揭不開”,昭覺寺出來的鍋巴,既厚且黃又略帶糊香,這樣的鍋巴熬煮出來的稀飯又黏、又稠、又香,雖然過了這么多年,李樹人依然記得那獨特的糊香味。

  吃遍成都

  最鐘愛回鍋肉擔擔面

  品過萬千美食,李樹人走到哪兒都必點的菜,有兩樣:回鍋肉和麻婆豆腐。

  李樹人把回鍋肉概括出四種“做法”:一種是過去勞動人民吃的,比如長工,要吃肥大塊,不講究色香味形;二是城鎮(zhèn)市民、小手工業(yè)者,注重調點味,加點豆瓣來炒;三種是家庭型回鍋肉,根據自己喜好而不同,如有的起鍋時要放把白糖,有的放豆腐干,有的放鍋巴或饅頭;第四種是正規(guī)的回鍋肉,是有規(guī)格要求的,選材要選墩肉,下鍋熬成燈盞窩,蒜苗片姜不能少,太和豆豉加豆瓣,幾時下鍋要講究。

  除了回鍋肉,李樹人還特別鐘愛成都的小吃,擔擔面就是其中之一。他曾總結擔擔面好吃的原因:“面滑爽、臊酥香、咸鮮微辣略帶酸”。

  定標準

  李樹人認為,川菜應該大膽創(chuàng)新,不要畏首畏尾,要勇敢追求,但必須重視滋味、質地、色彩和外形,同時也要注意營養(yǎng)。

  編寫書籍

  制定川菜品評鑒賞標準

  李樹人畢生致力于川菜的推廣和國際交流,不僅把四川的美食文化帶向了國外,也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愛四川美食。

  四川省美食家協(xié)會現任會長麥建玲與李樹人共事近20年,她目睹了李樹人在餐飲、文化、慈善方面所作的貢獻。

  麥建玲告訴記者,他們最開始一同在四川省餐飲行業(yè)娛樂協(xié)會工作,李樹人任會長。1997年,在李樹人的多方奔走努力下,四川省文化善行促進會終于成立。2004年3月,為了促進美食品評鑒賞,四川省美食家協(xié)會正式成立。

  麥建玲介紹,當時書店內多的是菜譜,卻鮮有對川菜文化、故事的介紹。

  在李樹人的牽頭下,《川菜縱橫談》一書出版,從川菜的歷史、典故、做法、品鑒、禮儀等方面詳細地講述川菜文化,并圍繞“名、潔、飾、色、香、味、形、質、溫、養(yǎng)、新、禮、價”等字眼,為川菜制定了標準。

  而在川菜的創(chuàng)新上,李樹人認為,川菜應該大膽創(chuàng)新,不要畏首畏尾,要勇敢追求,但必須重視滋味、質地、色彩和外形,同時也要注意營養(yǎng)。

  此后,李樹人又參與編撰出版了《中國川菜》,圖文并茂展示川菜的魅力。

  為了讓川菜走向世界,他多次組織餐飲企業(yè)、川菜大師走出國門,參加國際烹飪大賽,展示川菜魅力。2002年,他組織餐飲企業(yè)前往馬來西亞參加世界烹飪大賽,收獲了金、銀、銅牌的好成績。

  傳奇人生

  傳承文化 能講出“露水雞”來源

  李樹人也是川菜大師、川菜老師傅傳統(tǒng)技藝研習會副會長繆青元的恩師。

  繆青元曾經師從著名川菜大師曾國華,曾老給他講過一些逐漸失傳的川菜,比如“露水雞”、“黃鞭狗肉”等。他曾向李樹人討教這幾道失傳的川菜故事,沒想到李老竟然講得頭頭是道。

  原來,露水雞是當年川菜大廚給軍閥鄧錫侯所做的一道菜。當年時值四五月份,鄧錫侯動員下面1個連的120名士兵,早晨五六點出發(fā)去稻田里面采集葉子上的露水,最后匯集成珍貴的一盆露水,來做成露水雞。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為,露水吸納了天地精華,因此做成菜品對人體十分有益。

  就川菜的故事,李樹人竟然跟繆青元講了整整一天。

  豁達開朗 吃了妻子30年的蛋炒飯

  在四川省原副省長韓邦彥眼里,李樹人是個豁達開朗、一絲不茍的人。

  韓老告訴記者,今年6月他在醫(yī)院看望李樹人時,李樹人坐在輪椅上,身體已經不行了,說話氣若游絲,但他仍然表現出豁達和樂觀的精神,“他總是說,‘我不怕死,我非常想活?!?/p>

  據韓邦彥回憶,李樹人還是個“段子手”,他把他的通達智慧都寫進了段子里——

  “上是偶然,下是必然;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我對上下生死,都不以為然?!?/p>

  “人生有常軌,來哭去是悲。精彩在過程,怎能不去追?!?/p>

  “來是一坨肉,去是一股煙。轉眼化烏有,剩點白面面?!?/p>

  ……韓邦彥說,李樹人早年家境富裕,遍嘗美食,并打下了深厚的功底。此后特殊年代受盡磨難,但是更加看淡得失進退,也練就了豁達人生,正是所謂的“歷經世事胸襟闊,閱盡人情眼界寬”。

  而在晚輩眼里,李樹人的晚年生活也十分幸福,甚至說得上是甜蜜。

  由于李樹人經常出席各種活動,因此常常晚歸。然而,每次晚歸回到家,夫人都會準備好一碗熱騰騰的蛋炒飯給他。吃過夫人親手炒的蛋炒飯,他才安心地下榻休息。

  這個習慣已經保持了至少有30多年,令晚輩們十分羨慕,大家都稱這是“愛情蛋炒飯”。

  待人真誠 能背下200人電話號碼

  在省美食家協(xié)會成員韓女士眼里,李樹人是一個溫情的家長形象,只要有人進協(xié)會的辦公室,李樹人都會親切地跟每個人握手,親自沏茶。

  韓女士告訴記者,一個雨夜,大家在樓上開會晚回家。李樹人專門叫來附近一個賣蛋烘糕的老板到辦公室樓下,為大家依次做蛋烘糕,他負責在旁守候,“每個人要吃啥口味,我才曉得?!睆膮f(xié)會成員到大樓的保安,每個人都不落下。不時有路人經過要買蛋烘糕,老人瀟灑一揮手:“今天我包場,你點的拿走,我來買單!”

  韓女士回憶,李樹人不僅待人和善,還擁有驚人的記憶力。身邊每個人的電話號碼,他都能倒背如流,“他起碼記得200個電話號碼,而且思維敏捷,在會議現場講話,從來不用稿子”。(張元玲、刁明康、陳怡然)

  辭世銘文

  (好友張昌余代李樹人撰寫)

  老夫姓李,名曰樹人。年逾二8,將進九零。昔傳“六一”居士,吾乃“三樂”先生。心似閑鶴,行若野云。談笑多鴻儒,往來有白丁。上陪玉帝王母,下交黔首庶民。尋常伴隨老馬識途,偶爾唔對將軍愛萍。曾陪白石老人同餐同飲,還與金庸大俠論劍論文。

  生性曠達,自號耍家:有錢要耍,無錢也耍,耍著找錢,找錢來耍,一耍到底,大俗大雅。舞文弄墨,惹草沾花。廣結酒朋詩侶,雅好美食香茶。淺斟低吟,琴棋書畫;大快齊樂,酸甜苦辣。

  人間春色,已然看夠;世上佳肴,已然嘗夠;漫漫塵凡,已然耍夠;小小寰球,已然玩夠。今別親朋,玉宇遨游,天上人間,頻頻回眸。備宴瑤池,有待摯友。何以為歡,桂花美酒。

【編輯:齊倩茹】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