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少妇做受,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首頁中華文化

外國學生赴山東體驗“有講解的京劇課”(圖)

2016年08月26日 10:01   來源:中國文化報   參與互動
字號:
德國大學生斯特凡·格拉丁格爾(右)與同學在山東省京劇院試穿京劇演出服裝。(蘇銳
    德國大學生斯特凡·格拉丁格爾(右)與同學在山東省京劇院試穿京劇演出服裝。(蘇銳 攝)

  近日,30余名參加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驗夏令營活動的德國、俄羅斯學生,來到山東省京劇院排練廳,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京劇課。

  為讓外國學生們直觀感受京劇的魅力,山東省京劇院特意安排了3場折子戲演出。每場演出開始前,文化志愿者高新先進行劇情介紹,并講解京劇的常識。“中國京劇演員在10歲前后就要開始學習京劇,一般要學10年時間。今天大家看的是京劇演出排練的場景,并非正式演出。待會排練開始時,大家會聽到很高的聲音,那是因為之前京劇常是露天演出,希望大家有心理準備。”

  在山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任教多年的高新,近年來一直致力于京劇文化的普及與推廣。此前,她曾利用擔任韓國東西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的機會,多次組織中國京劇演出團隊赴日本、韓國等地的學校演出,受到學生們的普遍歡迎。而在多年對外演出的同時,高新也總結出一套傳播京劇文化的經驗。

  “與國內不同,國外的京劇演出無需打字幕,因為多數(shù)觀眾看不懂。而且京劇的戲文文學色彩濃,翻譯成當?shù)匚淖植蝗菀??!备咝抡f,每次帶團到國外演出,她都力倡“有講解的京劇課”這一方式。先給觀眾講劇情,然后表演,最后接受學生們的提問,全場務必要氣氛活躍,增加互動頻率,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在山東省京劇院觀看的首個折子戲是《八大錘》。開演前,高新的劇情介紹很簡單:“一個勇敢的人與4個手持雙錘的人進行戰(zhàn)斗?!痹诘诙€折子戲《拾玉鐲》開演前,高新的介紹更具趣味性:“古代一位普通的中國姑娘起床后喂雞、做針線,撿到一個玉鐲,是青年男子故意丟給她的,以表達對她的愛慕。姑娘想撿又不好意思,接下來的片段就表演了這樣一個場景?!?/p>

  演員們精湛的表演引起了德國、俄羅斯學生的興趣。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學生們紛紛就各自的疑問向演員和講解員求解。

  “《拾玉鐲》中,為什么那位女演員那么害羞?”“這是中國傳統(tǒng)的愛情表現(xiàn)形式,古代戀愛中的男女都很害羞。”

  “舞臺上什么都沒有,為什么要說演員在騎馬呢?”“京劇的一個特點是虛擬,如喂雞沒有雞,開門沒有門,騎馬沒有馬,將軍們的背后插著4個三角旗,就是騎在馬上的標志。演員們在正式演出時會穿上華麗、厚重的衣服,表演得惟妙惟肖,這就是中國京劇的魅力。”

  體驗現(xiàn)場,高新還就中國京劇的音樂進行了講解?!白谂啪殢d一側的是樂隊,一般分兩種,打擊樂和弦樂。演員們在臺上走路、手勢叫臺步,臺步便是在打擊樂的制約下進行?!?/p>

  兩個小時的體驗下來,不少學生對京劇的熱情高漲,來自德國奧格斯堡大學的斯特凡·格拉丁格爾便是其中之一。

  排練演出結束后,斯特凡·格拉丁格爾對京劇演員的演出服產生濃厚興趣,特意詢問山東省京劇院院長鄭少華哪里能買到這種衣服,想帶回德國。他表示,自己看演出時有意坐在第一排最好的位置?!爸爸辉跁峡吹竭^‘京劇’這個詞,并未觀看過京劇演出。今天發(fā)現(xiàn)京劇不單有劇情,而且音樂也優(yōu)美動聽?!彼固胤病じ窭「駹柋硎?,希望能成為德國與中國文化交流的志愿者,回國后宣傳中國京劇。

  山東省京劇院院長鄭少華介紹,近年來山東省京劇院加大了“京劇進校園”的頻率,并先后與多個學校合作,設立了京劇體驗基地。他認為,京劇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代表,國外學生到中國來參加京劇體驗課,有助于加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對強化國家間的交流大有裨益。

  高新至今仍記得一個場景。在國家漢辦的支持下,幾年前她曾帶隊到韓國一所小學進行京劇演出。演出開始前,400人的學校劇場很快坐滿,走廊里也站滿了學生。演出結束后,很多韓國小學生上臺爭著跟中國京劇演員合影。該小學的校長跟高新感慨:“這次演出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學校的劇場該擴建了。”

  2014年,高新曾在一次多國文化研修班上,分享“有講解的京劇課”的做法,并邀請在世界各地教漢語的老師到山東省京劇院親身體驗。此次德國和俄羅斯的學生來山東省京劇院,即是那次分享的成果?!艾F(xiàn)場感受京劇演員的排練,一邊看一邊講解,比單純聽講座的效果好得多?!备咝抡f,自己雖已退休,但仍打算致力于京劇文化的推廣,“這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我義不容辭?!?蘇銳)

【編輯:郭曉倩】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