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詩詞是中韓交往催化劑 見證兩國友誼
參考消息駐首爾記者姚琪琳2月16日報道 在深受儒家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韓國,普通人同樣對李白、杜甫的名篇佳句耳熟能詳,而且隨著中韓人文交往日益加深,學習中國古詩詞也成為韓國人了解中國,與中國人加深交往的一種催化劑。
“言詩不及杜,如言儒不及夫子。高麗王朝中期文人崔茲曾經如此將杜甫與孔子相比,可見杜甫的影響力?!表n國高麗大學教授尹在敏曾在中國參加研討會時如是介紹杜甫在韓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早在15世紀,韓國就已經將杜甫的千余首詩作翻譯成韓文,書名為《杜詩諺解》,并于1481年正式出版發(fā)行。該書將杜甫的所有詩作整理為50余章節(jié),是朝鮮半島最早的漢詩譯本,具有珍貴的文獻價值。
記者的一位韓國朋友小崔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末,他說,雖然他們這代人從小深受美國文化影響,但是在中學也曾學習過杜甫的詩作,對這位中國的“詩圣”記憶猶新。小崔還向記者展示了一些韓國的高考復習題,里面有與杜甫名篇《春望》《絕句二首》相關的釋義題目。在韓國的網站上,也可以搜到韓國語文老師講解《春望》的視頻課程,可見韓國的學生要想考好國文也得過杜甫這一關。
雖然目前在韓國的報紙雜志等出版物里很難見到漢字,但是對于普通韓國人而言,通曉漢字、吟誦一些中國詩詞,能體現(xiàn)出自己博學廣識,因此韓國的名人、高官在重要場合發(fā)表演講、致辭時也常常喜歡引用一些中國詩詞。
2013年,樸槿惠總統(tǒng)在清華大學演講時,一開頭便用漢語引用了《管子》的一段話:“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這段中國古文的引用迅速拉近了樸槿惠與中國聽眾間的距離,被當時的中韓媒體廣為稱道。
無獨有偶,記者有一次在韓國采訪中韓軍事交流活動時,也曾經聽到一位韓國軍方官員當場秀起中文,印象深刻。那是在一場晚宴上,結束了一天公務活動的中韓嘉賓心情都比較輕松,一位韓國軍方官員自告奮勇地走上講臺用漢語朗誦了杜甫的名詩《絕句二首》,引發(fā)了在場嘉賓的一片喝彩。
近年來,中韓貿易往來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韓國企業(yè)家在為進軍中國市場積極努力。為此,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的專家還通過媒體向企業(yè)家支招,可以通過“漢詩外交”來與中國人做生意。這位專家表示,引用對方國家的古典詩詞能迅速拉近雙方距離,有利于商務談判和對外交往?!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春望》等膾炙人口的詩詞可以成為韓國企業(yè)家進軍中國前應該背誦的詩詞。
不僅中國的古典詩詞在韓國頗受歡迎,韓國人也喜歡創(chuàng)作漢語詩歌(簡稱漢詩)。盡管現(xiàn)在韓國已經難見漢字,但是仍有不少熱愛儒家文化的韓國人對創(chuàng)作漢詩情有獨鐘。
目前韓國有漢詩學會,各地還不時舉行漢詩大賽,時常能看到身著韓服的老先生參加這類活動,與同好切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