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路”起點泉州申遺:多種文化交互融合(圖)

2017年1月,“古泉州(刺桐)史跡”正式作為2018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送交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泉州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宋元時期成為“東方第一大港”,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
“‘海上絲綢之路’不是一個港口或國家創(chuàng)造的,而是全人類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化成果,‘一帶一路’倡議對申遺來說是非常好的契機,讓世界共享‘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比莺M饨煌ㄊ凡┪镳^館長丁毓玲說。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
古泉州因種植刺桐得名刺桐城。刺桐花為紅色,花開時節(jié),紅遍全城。和刺桐花一樣紅火的還有刺桐港?!按匠翘硗鈬恕薄笆芯奕恕薄枥L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齊聚刺桐城的熱鬧景象。
1291年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泉州,他寫道:“運到這里的胡椒數量相當可觀,如果有一艘運載胡椒的船到亞歷山大港,就有一百艘船運到刺桐港”。1347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稱贊泉州為“世界第一大港”。
“公元10-14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fā)展到鼎盛時期,當時的泉州是連接東西方的重要港口城市?!比菔懈笔虚L周真平對記者表示。
處處可見文化融合印記
而今,這里依舊處處可見文化融合的印記。
這次申遺的遺產點之一是開元寺。在這座典型的漢傳佛教寺院,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標志性建筑東西塔,正在進行文物修復工作。這個寺院的一些雕刻有明顯的印度教風格。
泉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出寶陽指著一根石柱子告訴記者:“這里面的雕刻就是十世紀印度教史詩中的神話故事。在宋元之前,泉州有不止一處印度教寺廟?!?/p>
“簪花圍”是蟳埔女的傳統(tǒng)頭飾,鮮花隨季節(jié)變化,常用的鮮花有素馨花、含笑花、粗糠花等。據說這些鮮花是宋末元初由阿拉伯商人蒲壽晟最先移植過來的。
蚵殼厝是蟳埔人的傳統(tǒng)住所。蚵殼厝的蚵殼個頭兒較大,異于當地蚵殼。據泉州市豐澤區(qū)宣傳部部長周順安介紹,這些大蚵殼是宋元時期古刺桐港的遠洋商船從非洲東海岸運過來的。當時中國商船載著泉州的絲織品、瓷器、茶葉等前往波斯灣一帶,最遠可到非洲東海岸??沾岛綍r為避免船體失重,便將散落在異域海灘上的大蚵殼搬上船,以穩(wěn)船身。到港后這些大蚵殼被當地村民就地取材,建成蚵殼厝。
對此,周真平認為,借歷史的符號,做現代的文章。那些和平、文明交融交流共處的故事中所體現的絲路精神,對當今來說特別有意義。
文化交流舉足輕重
泉州獨特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已經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據了解,泉州的游客量連續(xù)三年都以兩位數增長,2016年接近6000萬人。
“繁盛時期有10種宗教并存,顯示了刺桐城多元文化和平共處的景象?!倍∝沽釋τ浾弑硎?,“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五通”之一是民心相通,文化交流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海上絲綢之路’是交通之路、貿易之路,同時也是文明之路、和平之路、友誼之路,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一以貫之的開放包容、擁抱世界的態(tài)度。”周真平說。
2015年12月,泉州確定了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和行動方案?!肮糯輨?chuàng)造了輝煌的歷史,為‘海上絲綢之路’做出了很大貢獻。當代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先行區(qū),依然應該扮演好助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的角色?!敝苷嫫奖硎尽?/p>
據統(tǒng)計,2016年“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來泉州投資設立企業(yè)14家,泉州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年貿易總額121.5億美元,約占全市貿易總量的50.59%。(田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