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舌相之變 談談秋季腹瀉與秋季進補
原題:從舌相之變 談談秋季腹瀉與秋季進補
上周末朋友專場在慢病專臺出診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白露后,人的舌相竟然變了。
白露之后,人們的舌相不再是舌紅起刺有火,也不是舌上布滿厚膩苔有濕,大部分人的舌偏淡,微微有薄苔。薄苔說明體內暑濕羈留,濕邪尚未清除徹底;舌淡說明氣虛,脾陽不足,在這個季節(jié)見到這樣的舌說明該“秋冬滋補”了。
同時在這個季節(jié),兒科門診及老年門診,秋季腹瀉常常爆表!
為什么?二者是否有關聯(lián)?在這個季節(jié),尤其對于脾胃虛弱之人,如老人久病體虛,或者小兒素體脾虛,很容易因為胃弱腐熟無能、脾虛運化失職,導致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出現(xiàn)脾虛泄瀉。體虛是本,腹瀉是標,都集中在秋季爆發(fā)而已。
嬰幼兒秋季腹瀉為哪般?如何應對?
小兒秋季腹瀉,是指發(fā)生在10-11月份這個季節(jié)的腹瀉,發(fā)病年齡以6個月-3歲最多見。引起秋季腹瀉的主要禍首是輪狀病毒,目前尚無針對輪狀病毒的特效藥。本病呈散發(fā)或小流行,經糞-口傳播,也可通過氣溶膠形式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起病急,常伴發(fā)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無明顯中毒癥狀。病初可有嘔吐,常先于腹瀉發(fā)生。大便次數(shù)多、量多、水分多,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帶少量黏液,無腥臭味。
小兒秋季腹瀉的原因
1.消化系統(tǒng)不成熟。嬰幼兒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較差,但營養(yǎng)需要相對又高,腸道負擔重。如果喂養(yǎng)不當,如過多地加喂淀粉類、脂肪類食物,導致成分改變,或者一次進食過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亂,導致腹瀉。
2.免疫功能不成熟。嬰幼兒時期的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以及肝、腎功能均未成熟,調節(jié)機能較差,免疫功能也不夠成熟,當有病原菌隨受污染的食物進入體內后,易造成腹瀉。
3.輪狀病毒感染。嬰兒秋季腹瀉主要由于輪狀病毒感染所引起(致病微生物可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寶寶消化道),這種情況多發(fā)生于人工喂養(yǎng)兒,喂養(yǎng)時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經過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這種情況多發(fā)生在8-12月,以10-11月份為最高峰。
4.秋季溫差大。秋季氣溫變化大,忽冷忽熱。氣候變化引起感冒、腹部受涼以及各種感染也可導致腹瀉。
秋季腹瀉做哪些輔助檢查?
1.血常規(guī)和生化檢查??闪私庥袩o貧血、白細胞計數(shù)增多以及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情況。
2.糞便檢查。新鮮糞便檢查時可發(fā)現(xiàn)紅白細胞、吞噬細胞、原蟲、蟲卵、脂肪滴及未消化食物等,隱血試驗可檢測出血。糞培養(yǎng)可發(fā)現(xiàn)致病微生物。
3.X線檢查。必要時再完善腹部平片可顯示胃腸道病變等。
秋季小兒腹瀉怎么辦?
小兒患秋季腹瀉后合理飲食和適當用藥,可縮短病程,很快恢復,則對小兒健康影響不大。如果處理不當,常并發(fā)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嚴重者危及患兒生命;或者導致病情遷延,造成患兒營養(yǎng)不良,影響患兒生長發(fā)育。所以,家長有必要了解掌握一些小兒腹瀉的家庭治療護理方法。
腹瀉病的治療原則是:1.預防脫水;2.糾正脫水;3.繼續(xù)飲食;4.合理用藥。根據以上原則,病情輕、無明顯脫水的患兒在家庭治療,可采取以下措施。重癥需到醫(yī)院治療。
患兒口服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水
1.米湯加鹽溶液:配制方法:米湯500ml(1斤裝酒瓶)+細鹽1.75g(一平啤酒瓶蓋的一半);或炒米粉25g(約兩滿瓷湯勺)+細鹽1.75g(一平啤酒瓶蓋的一半)+水500ml煮2-3分鐘。預防脫水:首先給20-40ml/kg,少量多次口服,4小時內服完,以后隨時口服,能喝多少給多少。
2.糖鹽水:配制方法:白開水500ml(1斤裝酒瓶)+蔗糖10g(2小勺)+細鹽1.75g(一平啤酒瓶蓋的一半)。劑量服法同上。
3.口服補液鹽(ORS)溶液(新生兒慎用),年齡<2歲,每天應提供ors液 500ml;年齡2~10歲,每天應提供ORS液 1000ml;年齡>10歲,ORS液能喝多少給多少,每天應提供ORS液 2000ml。宜少量多次喂服,2歲以下的患兒每1-2分鐘喂1小勺約5ml;大一點的患兒可以用杯子直接喝。如果患兒嘔吐,停10分鐘后再慢慢給患兒喂服(每2-3分鐘喂一勺);若ORS液用完之后腹瀉還不停止,則喂患兒一些上述原則中所提到的液體或看醫(yī)生。
抗生素容易濫用
抗生素預防是當前尚有爭論的一個問題??股貙Σ糠指篂a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尤其對于血象升高的患者朋友,明確有感染者可酌情選用。但一般并不建議每一個腹瀉患者都使用抗生素預防,因其可殺滅腸道正常菌群而導致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且抗生素偶發(fā)非常嚴重、甚至是致死性的不良反應,包括光敏反應、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和結腸炎。此外,在更大范圍內使用這些抗生素可增加耐藥性、降低這些制劑用于治療其他更嚴重疾病時的有效性。
中醫(yī)藥的治療作用
泄瀉的治療,要以運脾化濕為主,一方面要消食導滯(目前嬰兒因為喂養(yǎng)不當導致食積較多,需要消食導滯,通因通用);另一方面要配合健脾扶正,這樣可以減少嬰幼兒腹瀉的反復發(fā)作。這方面顯示了中醫(yī)的獨特優(yōu)勢和療效。曾接診一患兒,先后用過多種中西藥止瀉、抗菌、推拿均無理想效果,經朋友推薦在我周六朋友專場接診時找到我?guī)兔η撇?,考慮便稀如水,夾雜不消化食物,舌質淡,苔薄膩,我認為久瀉損傷脾陽,建議停用所有藥物,運用中藥湯劑濃煎少量頻頻喂服,服藥次日,大便有增無減,考慮大方向沒有問題囑其原方照服,3天后家長高興告知:大便次數(shù)明顯減少,大便已經見稠,繼續(xù)調理一段時間,小兒的精神狀態(tài)恢復活躍,腹瀉痊愈。
秋季為何要進補?需要注意什么呢?
立秋后氣溫通常還較高,空氣濕度也還很大,人們不但感覺不到秋涼和秋燥,反而到處都是悶熱潮濕的感覺。加上夏季常因苦夏或過食冷飲,多有脾胃功能減弱,同時,秋季有利于調養(yǎng)生機、去舊更新,也是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jié),此時應大量進補。
需要注意的是,秋季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時期,可先補食一些富有營養(yǎng),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否則,營養(yǎng)物質不能被人體所吸收利用,甚至還會引起疾病。如魚、各種動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藥、蓮子。此外,奶制品、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均宜適量食用。藥食兼優(yōu)的芡實也是調理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物質,且有滋補強壯、補中益氣、開胃止渴、固腎養(yǎng)精等功能。
另外,秋季是一個從炎夏向寒冬過渡的季節(jié),是人們抵抗力相對較弱的時候,因此,在秋季可多吃一些能夠增強人體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按中醫(yī)來講五臟屬肺,食物的五味中辛味散肺氣之郁,應當“平補”。沒有病的健康人可以進行食補,但應該用氣平味淡、作用和緩的食物,從中吸取營養(yǎng),輸布全身,保持旺盛活力,減少疾病,推遲衰老。因此可食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梨等食品,以滋陰潤燥。如果脾胃功能較弱,容易出現(xiàn)秋季腹瀉,皮膚干燥癥,過敏性鼻炎,老慢支等,可以選擇這個時候用中藥盡早進補,健脾益氣,提高人體抵抗力,更好的實現(xiàn)治病防病的目的。
根據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原則,秋季進補雖然是十分必要的,但進補不可以亂補,應注意避免以下問題:
1.忌無病亂補: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過多的食用雞湯或肉湯,血中膽固醇會增多,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
2.忌虛實不分:湯品也需要對癥進補,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3.忌多多益善: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對的。如過量服用參茸湯會引起腹脹,不思飲食。
4.忌凡補必肉:動物性食物不僅有較高的營養(yǎng),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造成重負。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的病因。
文/吳義春博士(北京中醫(yī)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