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少妇做受,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首頁中華文化

非遺傳承與時間賽跑 常州搶救性記錄國家級非遺傳人

2017年09月21日 14:42   來源:人民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在對徐秉方開展搶救性記錄工作的過程中,常州文化館拍攝團隊特意采訪了北京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長唐克美,從專家角度介紹留青竹刻的工藝價值。    本報記者 史一棋攝
    在對徐秉方開展搶救性記錄工作的過程中,常州文化館拍攝團隊特意采訪了北京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長唐克美,從專家角度介紹留青竹刻的工藝價值。   本報記者 史一棋攝

  原標題

  江蘇常州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

  非遺傳承,與時間賽跑

  2016年,對江蘇省常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來說,是不幸的一年,也是幸運的一年。不幸的是,在4月和9月,97歲的錫劇傳承人吳雅童、77歲的常州吟誦傳承人秦德祥,兩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先后與世長辭。而幸運的是,常州市文化館對兩位老先生技藝“搶救”及時,記錄工作得以完成。

  由于時代變遷、后繼乏人等原因,許多瀕臨失傳的非遺項目隨著傳承人的去世而人走藝絕,這凸顯了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在這方面,常州市的探索或能提供一些借鑒。

  在世的國家級傳承人中,50%以上超70歲,搶救性記錄刻不容緩

  游人如織的前門大街上,坐落著一座古樸低調、典雅別致的建筑——姚惠芬刺繡藝術館,花貓戲蝶雙面屏風、綢緞衣料、唐卡繪畫……館內藏品都是巧奪天工的蘇繡工藝品。2006年,蘇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姚惠芬作為蘇繡的代表性傳承人,在北京前門大街建設了這座展館。

  但是,當論及一些老手藝面臨后繼乏人的窘境,姚惠芬很是無奈:“干這活計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精力投入,如今沒幾個年輕人甘愿坐這冷板凳了,手藝因‘絕后’而失傳很常見。”

  與蘇繡相比,同處蘇南地區(qū)的錫劇和常州吟誦,知名度要低很多。正如姚惠芬所說,連蘇繡都面臨如此窘境,其他非遺項目的命運只會更加堪憂。截至2015年底,我國1986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已有近300人先后離世,而這個數字隨著時間推移,仍在不斷增長著。

常州留青竹刻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徐秉方正在進行留青竹刻創(chuàng)作。   資料圖片
常州留青竹刻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徐秉方正在進行留青竹刻創(chuàng)作。   資料圖片

  對此,文化部早在2015年就啟動了300名年滿70周歲以上及不滿70周歲但體弱多病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全面系統(tǒng)地記錄傳承人掌握的非遺知識和精湛技藝,為后人留下寶貴資料。當時,江蘇省公布的首批名單共有10人,就包括吳雅童與秦德祥。

  今年初,文化部公布的《各地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情況評估報告》也指出,傳承人隊伍老齡化問題較為突出,在世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中50%以上超過70周歲,開展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迫在眉睫。

  口述片、傳承教學片、項目實踐片、綜述片,濃縮傳承人一生的藝術精華

  16.8個小時的口述片、8個小時的傳承教學片、6個小時的項目實踐片、0.5小時的綜述片,濃縮了秦德祥一生以及常州吟誦的藝術精華。搶救性記錄工作趕在老人去世前全部完成,為后人留下一段珍貴的文化記憶。

  “常州吟誦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秦德祥的搶救性記錄工作自2016年初正式啟動,到9月23日秦德祥去世,歷時整整9個月,可以說收集了秦德祥本人包括這個項目的每一個細節(jié)?!背V菔形膹V新局局長榮凱元說。

  按照工作要求,口述史訪談應包括對傳承人口述進行科學記錄,對傳承人的師傅、徒弟、家人、同事、研究者等進行訪談,重點關注傳承人的人生經歷、個人風格特色、技巧經驗,及其背后的民俗背景、文化生態(tài)等。

  “開始前選擇一個合適、能勝任項目工作的團隊至關重要。”常州市文化館副書記、研究館員黃明彥還特別強調了攝制團隊的選擇標準:一是要具備文化題材片的攝制經驗,對相關內容有起碼的了解;二是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拍攝開始前要把非遺項目的前世今生,以及我們制定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操作指南》(以下簡稱《操作指南》)研究透徹;三是守規(guī)矩,拍攝過程嚴格遵循《操作指南》,攝制機會可能只有一次,不能出現任何紕漏?!白罱K我們選擇了一家具備電視臺工作經驗的團隊?!?/p>

  江蘇云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振便是被選中團隊的負責人,該團隊由5人組成:1個制片人、1個編導、2個攝像、1個后期電腦特技制作人?!扒氐孪榈纳眢w狀況很差,能在椅子上堅持一個小時的采訪很不容易,為此,我們拍拍停停,上門拍了很多次才完成。”潘振介紹說,“以人物專題片的方式,講述傳承人的故事。”

  如果說常州吟誦項目還具備一定的采錄條件,錫劇項目則因97歲的吳雅童身體完全無法配合拍攝而舉步維艱。攝制團隊只能另辟蹊徑,商定圍繞他身邊的親戚、同事、朋友、學生開展拍攝。新中國成立前的搭檔姚澄、50年代建立常州錫劇團后的同事馮玉萍、60年代錫劇團的后輩丁甲飛、舞臺技師汪祥官、兒子吳小童……前后采訪傳承人的親人、學生、同事等共16人,錄制過程以傾聽和啟發(fā)式追問為主,共拍攝口述片10小時,整理采訪記錄文字稿16.5萬字?!皡抢先ツ?月14日離世,當時有很多外地的同行、專家以及社會知名人士、戲迷參加,我們也及時記錄了追悼會儀式的全過程?!背V菔形幕^館長沈紅球說。

  熟悉《操作指南》,開創(chuàng)“傻瓜模式”搶救手藝,更是對人的傳承

  最近,常州市文化館又啟動了對常州留青竹刻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徐秉方的搶救性記錄工作。徐秉方的大女兒、留青竹刻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徐文靜幫助團隊四處聯系業(yè)內專家進行外圍采訪拍攝:“能把我父親的手藝以影像方式永遠留存,是對他最大的認可,也是對我們傳承非遺的巨大鼓舞?!?/p>

  留青竹刻作為一項傳統(tǒng)手工技藝,團隊特意采訪了北京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長唐克美,她高度評價了徐秉方在留青竹刻方面的藝術造詣,還對非遺傳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做非遺保護,培養(yǎng)傳承人固然重要,也非常迫切,但我們更需在將藝術與生活結合方面下功夫,只有讓高雅藝術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非遺才能有延綿不息的生命力?!?/p>

  2015年,文化部印發(fā)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規(guī)范(試行稿)》,全面啟動了此項工作。2016年底,文化部結合各地在執(zhí)行中發(fā)現的問題,由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起草印發(fā)了《操作指南》,分為資源建設、評估與驗收、記錄對象與成果使用等3個章節(jié),從團隊、知識、設備的準備到工作方案設計,從文獻收集的內容、來源、方式到特色文件示例,從傳承人的口述、項目實踐、傳承教學到后期資料整理與片子制作,共計3.5萬字的《操作指南》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指導和規(guī)定。比如,拍攝環(huán)境要求“盡可能在特定的民俗背景和文化空間中記錄實踐過程”,傳承人教學部分的拍攝“可以采用師傅教授、徒弟學做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徒弟主要表演或實踐、師傅在旁邊隨時指導示范的方式”。

  “我們希望能開創(chuàng)一種‘傻瓜模式’,不管誰拿到這本《操作指南》,只要嚴格按照要求,都能高質量地完成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門檻低,障礙少?!狈沁z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對非遺的搶救性記錄表面上是保護手藝,實則是對人的傳承,正如江蘇省非遺保護中心辦公室副主任趙魯剛所說:“這項工作絕非資料的堆砌,更非編年史、流水賬,重點是把作為遺產核心要素的傳承人的精神技藝方面的內容挖掘整理出來,定格妙悟,記錄獨造。”只有這樣,作品才不再孤單,因為人的故事而流傳得更為深遠。

  除了手藝人,對從事非遺保護的工作人員,我們也該予以重視?!案鞯匚幕鞴懿块T普遍面臨人員編制少、工作量大、人員流動性大的困難,難以勝任非遺保護專業(yè)工作,離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的管理和保護還有一定差距。”文化部非遺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專職人員不足、人員流動性較大、人才隊伍體系不完整等問題依然存在。雖然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外,31個省(區(qū)、市)全部成立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但其中仍有17家采取“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的方式掛靠其他機構,無獨立編制,保護工作靠兼職或者抽調人員完成,很多轄市區(qū)的非遺保護工作大多處于缺人員、無編制、沒機構的狀態(tài)。

  對此,非遺司相關負責人建議:“提高非遺保護人員專業(yè)水平,增強人員穩(wěn)定性,才能為非遺保護事業(yè)提供堅實的隊伍保證?!蓖瑫r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第十條關于表彰、獎勵的規(guī)定,定期表彰、獎勵做出顯著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營造良好的非遺保護氛圍。(史一棋)

【責任編輯:陸春艷】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