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楊柳青年畫:手工填彩的堅守與傳承
【解說】“童子抱魚”、“媽祖賜?!?、“慶賞元宵”……在天津楊柳青鎮(zhèn)有這樣一位老人,幾十年來堅持用傳統(tǒng)工藝手工制作年畫,創(chuàng)辦畫室,開班教學。
畫面中的人叫張克強,是年畫張畫館的創(chuàng)始人,自18歲起便跟隨大哥學習楊柳青年畫的制作技藝,到如今已經40多年了。張克強說,楊柳青年畫是中國傳統(tǒng)木板年畫之一。制作步驟繁多,需經過創(chuàng)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繪、裝裱六大步驟,作品類似于中國的工筆國畫。古時的民間藝人為了省工、省時,便借助于木板雕刻、套印,創(chuàng)作出了這種獨特的藝術門類。
【同期】楊柳青年畫傳承人 張克強
把那些比較復雜,小的地方,花呀、(枝)蔓呀,那些比較細致的地方。而且比較多的地方給它集中起來。歸納成藍板、綠板或者黃板、紫板等等。這樣它一個是為了省時省工,最后完成作品,另外它還起到這個畫坯的這種骨架的作用。
【解說】與其他木板年畫不同的是,楊柳青年畫屬于印繪結合,在后期制作中,花費時間較長的工序便是手工彩繪,匠人們使用國畫顏料在畫坯上進行上色、填彩。畫面中所展示的“漁童樂”全部完成上色就需要兩天的時間。
【同期】楊柳青年畫傳承人 張克強
比如說楊柳青年畫的彩繪,就光畫一個娃娃臉就得20多遍。我剛才只是畫了它其中的一道
就是捻嘴巴,勾肉色。畫它的各方面的結構,上粉等,得20多遍才能完成。
【解說】在談起手工上色如此費時費力,為何一代代楊柳青年畫技師們仍然堅守著這門彩繪的手藝時,張克強說,手工上色填彩能讓年畫的整體色彩更加靈動鮮艷,是完全用木板印刷所無法替代的。
【同期】楊柳青年畫傳承人 張克強
畫的顏色比較靈動和鮮艷,比較軟。印出來的顏色就比較硬,因為它有板的那種味道。印過的地方也還要畫,它起一個肌理和底色的作用。軟和硬相結合,相輔相成,互相的依襯,來形成它的藝術的獨特性。
【解說】楊柳青年畫產生于元末明初。全稱為“楊柳青木版彩繪年畫”。因起源于楊柳青鎮(zhèn)而得名。畫面色彩明顯,柔麗多姿。尤以反映現(xiàn)實生活,時事風俗、歷史故事等題材為特長,堪稱歷史的百科全書。
【解說】身為楊柳青年畫的傳承人,張克強表示,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到畫館和他學習這門傳統(tǒng)的年畫手藝,未來他希望有更多機會走進校園,讓小朋友們接觸和了解這項傳統(tǒng)的民間手藝。
劉軒廷 天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