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以筆會友 四度赴瑞安交流甲骨文藝術
海峽兩岸四度交流甲骨文藝術
陳云超 陳京子 洪振宇
日前,瑞安市舉辦第四屆海峽兩岸(瑞臺)甲骨文藝術交流活動,邀請了臺灣中華甲骨文藝術協(xié)會20位學者來瑞交流,并吸引了本地諸多甲骨文化愛好者參加。
此次活動以“‘云水一脈、兩岸一家’之甲骨傳承”為主題,通過一系列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推動兩岸炎黃子孫共同傳承甲骨文化,深化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增進兩岸民眾心靈契合,促進兩岸融合發(fā)展。
在舉行活動的瑞安實驗小學現(xiàn)場,臺灣中華甲骨文藝術協(xié)會學者們與瑞安市甲骨文學會代表、學校師生代表們,就兩岸甲骨文傳承和教學深入交流。在瑞安平陽坑鎮(zhèn)東源村的木活字印刷術展示館,參觀人員對充滿歷史韻味的古代印刷術贊嘆不已,并表達了甲骨文也要如木活字一樣不斷傳承和發(fā)揚的期待。在瑞安“政協(xié)之家”,學者們從甲骨文藏品到最新研究成果展開了深入交流。在瑞安市書畫院,一場別開生面的甲骨文書法筆會,讓兩岸的甲骨文書法家們以筆會友。
據(jù)了解,瑞安市甲骨文研究歷史悠久。清朝國學大師孫詒讓被稱為“甲骨文研究第一人”,撰著了我國第一部考釋甲骨文的專著《契文舉例》,其父子修建的玉海樓后來成為浙江四大藏書樓之一。瑞安市實驗小學也由孫詒讓創(chuàng)辦,不斷傳承甲骨文文化,而今開設有甲骨文文化課與甲骨文書法課。
臺灣中華甲骨文藝術協(xié)會理事長張浮明說,這是他們第四次來瑞安開展交流活動。瑞安這些年來在甲骨文傳承及發(fā)展方面的進步,讓他很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