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電影《蘇祿與中國》入選巴黎藝術院線藝術電影節(jié)
紀錄電影《蘇祿與中國》入選巴黎藝術院線藝術電影節(jié)
中新社馬尼拉8月30日電 (記者 關向東)菲律賓雅典耀大學孔子學院30日對記者透露,由該院和“真實影像傳媒”聯(lián)合出品的紀錄電影《尋找蘇祿王》學術公映版《蘇祿與中國》,日前入選歐洲巴黎藝術院線電影節(jié)“Ecransde Chine(中國銀幕)”紀錄片單元,電影節(jié)開幕及展映活動將于10月4日—6日在法國巴黎舉辦,該片將于10月在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藝術院線進行巡回展映。
菲律賓雅典耀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該片總策劃、總導演、總撰稿人梁廣寒向記者介紹,《蘇祿與中國》講述了一個跨600年歷史的中菲友好故事。
明永樂年間,蘇祿國(今菲律賓蘇祿群島)三位王(蘇丹)攜家眷及隨從300人,前往中國覲見永樂帝,與大明交好。其中東王巴都葛叭刺返程時客死中國,永樂皇帝以皇室規(guī)格厚葬其于山東德州。除其長子回國繼位外,次子三子均陪同王妃護墓留居中國,二子與中國穆斯林通婚,聚居成村,即今天的德州北營村。600年來,蘇祿王家族的后裔遍布中國各地。
據(jù)介紹,影片攝制團隊持續(xù)跟蹤逾四年,紀錄了蘇祿王在菲中兩國的后人,共同踏上尋求“身份認同”答案的旅程,足跡遍布中國十余個省份和城市,也走進了菲律賓神秘的南部,其中不乏戰(zhàn)亂沖突地區(qū)。影片探尋蘇祿王600余年血脈延伸與菲中友好之間關系,紀錄時間洪流下國家與地區(qū)、民族和種族關系的發(fā)展與變遷。
該片導演邱嘉秋希望,影片以600年前中菲兩國人民結下的深厚友誼為起點,探尋兩國不斷演進的經(jīng)貿(mào)、文化等諸多方面越來越深厚的關系,觀察一個個鮮活的故事,為兩國未來多領域合作與交往提供參考和啟發(f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