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樂夫妻檔”:尋找音樂和生活的平衡
中國僑網(wǎng)10月17日電 據(jù)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報道,從各自追逐音樂夢到共同演出,新加坡樂手謝其龍和謝卓穎最初在華樂團里認識,一路走來跨越距離,最終被音樂撮合在一起。如今他們將華樂融入現(xiàn)代科技和藝術(shù),對音樂與生活的平衡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和許多本地人一樣,謝其龍最初通過學習鋼琴走入了音樂的世界。7歲時,他被華樂里的笛音打動,由此加入了學校的華樂團,后來還向中國國家一級笛子演奏家詹永明學習浙派笛子近15年。
雖然父母不贊成他走專業(yè)音樂道路,但謝其龍還是報讀了南洋藝術(shù)學院。完成本科學業(yè)之后,他前往中國上海音樂學院修讀碩士,進一步開拓了視野。
與謝其龍相似,謝卓穎也從小對華樂耳濡目染。9歲時她加入校內(nèi)的華樂團學習古箏,中學開始涉獵柳琴、琵琶的演奏。
因為謝卓穎的父母都是華校學生,所以家里對孩子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一向十分關(guān)注。由于父母工作較忙,謝卓穎從小跟外婆長大,也是外婆鼓勵她開拓了對華樂的興趣,感受到了華樂與其他音樂文化碰撞的樂趣。
謝其龍自覺是一個我行我素的人,尤其在音樂理想方面,他總是覺得要用盡一切力量去追求才行。他表示,從前人們對華樂樂手有偏見,認為玩華樂的人肯定看上去都很土。“我要讓別人對我們改觀。”謝其龍說。
如果說謝其龍是那個活躍的人,謝卓穎則是那個負責“保持冷靜”的人。在她看來,他們的藝術(shù)表演很多時候也在表達對“平衡”的訴求,而把傳統(tǒng)華樂和現(xiàn)代科技、跨門類藝術(shù)相結(jié)合,也是在幫助別人去面對現(xiàn)代生活,重新找到和自然、科技相處的方式。
如今,兩人已經(jīng)有了一個20個月大的兒子,而在他們看來,孩子似乎也喜歡音樂?!凹依镉泻芏鄻菲骶瓦@樣擺著,他想玩的時候就會拿起來玩,模仿我們?!敝x卓穎說。她覺得讓孩子盡早接觸這些聲音,可以讓他保持開放的視野。有時在排練時,他們會玩一些實驗性的噪音音樂,兒子也可以在音樂里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