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留學生的遵義研學之旅
外國留學生的遵義研學之旅(外國人在中國)
8月3日,貴州遵義師范學院的留學生前往遵義播州區(qū)三合鎮(zhèn),開啟了鄉(xiāng)村研學之旅。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留學生們第一次參加的校外集體活動,這也意味著他們可以逐漸恢復與當?shù)貍鹘y(tǒng)文化的“親密接觸”了。
此次留學生研學活動的主題是“感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包括感受中國傳統(tǒng)“囍文化”、學習制作貴州蠟染工藝品、品嘗鄉(xiāng)村“打糍粑”等活動,旨在讓留學生們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切身體會當?shù)刈顦銓嵉泥l(xiāng)村生活。
研學活動的頭一站是“囍”文化主題園。中國的婚嫁文化有著悠久歷史,婚禮上新郎新娘穿戴的服飾更是經(jīng)過多朝多代的演化,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同學們通過專業(yè)人士講解和圖片展示,了解了從先秦直至現(xiàn)代,漢人女子婚嫁服飾的款式與特點。當提到明代興起的“彩繡龍鳳”與“鳳冠霞帔”時,大家直呼驚艷。
為了讓留學生們深刻體會中國傳統(tǒng)婚嫁禮服的魅力,文化園的工作人員特意拿出早已準備好的仿制傳統(tǒng)婚嫁禮服,讓這些欲欲躍試的同學們換上。試裝期間,大家對“中國結”紐扣產生濃厚興趣,有些同學試扣多次才成功,現(xiàn)場一片歡笑聲。
第二天,留學生們進入“貴州蠟染工藝”的學習環(huán)節(jié)。蠟染是當?shù)貥O富民族特色的工藝品,擁有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表現(xiàn)形式。
聽完相關的介紹,來自南非的朱力迫不及待地表示要盡快嘗試,蠟染傳承人笑著說:“那就趕快進入學習蠟染的第一步——點蠟。”他拿出預制過的白色布料發(fā)放給同學們,這種布料是自織的麻布,先用草灰將其漂白洗凈,再將煮熟的芋頭糊涂抹在布匹反面,曬后用牛角磨光。同學們將白布平鋪在木板上,用銅刀沾上蜂蠟,在白布上畫出自己鐘意的花紋與圖騰,接著將畫好的蠟片放入藍靛染缸內,得到了第一次蠟染的淺藍色布匹。這樣的浸泡需要反復多次才會達到最終的深藍色,由于時間關系只進行了一次浸染。
隨后,大家將布匹曬干后進行沖洗,再用沸水煮去蠟紙,完成了“去蠟”的步驟。同學們滿心歡喜地拿著親自制作的蠟染展開討論,現(xiàn)場氛圍十分活躍。
第三天,留學生們前往農戶家中品嘗他們向往已久的當?shù)孛朗场按螋亵巍?。貴州一些侗族、布依族村落里一直保留著手打糍粑的習俗,這也是迎接貴賓的傳統(tǒng)禮數(shù)。
當?shù)剞r戶熱情歡迎留學生們的到來,他們抬出煮熟的糯米,倒入圓形的石槽內舂制糍粑。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何霖同學率先體驗,用木質T型棒不停捶打石槽內的糯米,不到五分鐘便直呼雙手酸軟。
石槽內的糯米經(jīng)過留學生們接力式的捶打后,終于制成了軟糯的糍粑。同學們將糍粑捏成小圓球,蘸著當?shù)靥赜械狞S豆面,津津有味地品嘗起來。有些同學是第一次吃黃豆面,手上、臉上及胸前都沾上了豆面粉,惹得大家都忍俊不禁。
研學活動結束后,同學們都感慨良多。來自越南的陳黎香江同學說:“疫情暴發(fā)期間,身在異國的我確實陷入了很大的恐慌。現(xiàn)在,中國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很開心恢復到了以前的生活狀態(tài),我們很感恩這一切。”
(作者為遵義師范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