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官孔泉與他的《現代荷漢詞典》
中新網北京2月9日電 (記者 路梅)初版于1995年的《現代荷漢詞典》,2020年增訂版近日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這是一本由中國外交官編纂的荷蘭文與中文雙語詞典,增補8700余條新詞,全書包含6.7萬個詞條和近10萬條釋義,涵蓋60個行業(yè)詞匯,是目前中國最大型的荷漢雙語詞典。
詞典編纂者孔泉,1973年起進入外交系統(tǒng)工作,曾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外交部發(fā)言人、歐洲司司長、中國駐法國并兼駐摩納哥公國大使等職務,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近日孔泉在北京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回顧了《現代荷漢詞典》從發(fā)念編纂至今歷經的三個版本、近40年間,時代變遷的一頁側影。

青年初心 填補空白
1973年,18歲的孔泉作為邊學習邊工作的使館學習員,前往比利時學習弗拉芒語(比利時荷蘭語的舊稱)。彼時中歐往來較少、信息閉塞,歐洲小語種的語言學習工具書十分匱乏?!澳菚r候沒有荷漢詞典,我只能通過荷英、荷法詞典來學習,非常費勁?!笨兹貞?。
1976年,孔泉被正式派往中國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工作。當時館員的住宅位于滑鐵盧附近,距布魯塞爾十幾公里,地處偏僻,生活單調。這位年輕的外事工作者心中燃起壯志:“何不利用這段時間編一本荷漢詞典,填補該領域的空白?”
一腔熱血投入具體的工作時,孔泉才體會到其中艱辛。編纂工作的繁復與枯燥、出版社主管編輯對這位初出茅廬年輕人能力的質疑,都讓他深感苦惱。他將這些向時任商務印書館總編輯兼總經理陳原傾訴,這位著名出版家、語言學家前輩親自執(zhí)筆回信,表達了堅定的支持和熱情的鼓勵,也支撐著孔泉終能完成詞典的編纂。
上世紀80到90年代初,孔泉幾乎付出了所有的業(yè)余時間,在陳原的鼓勵以及王文博、高占生兩位同事的幫助下,完成了詞典第三稿的編纂審校工作,并于1995年正式出版。這也是中國第一部荷漢雙語詞典。

中荷交往的文化紐帶
上世紀80到90年代,經過幾次石油危機之后,荷蘭進入經濟持續(xù)增長時期,不少中國人遠赴荷蘭尋求工作機會,中荷之間人員、經貿交往日益密切,對兩國語言的互譯需求大增。孔泉的《現代荷漢詞典》不僅受到學習荷蘭語人士的歡迎,還被荷蘭政府作為必備工具書,贈送給入籍荷蘭的中國人。
一時間,洛陽紙貴,本就印刷量不大的《現代荷漢詞典》供不應求。有人從中看到了“商機”,印刷盜版售賣,甚至還混進了荷蘭政府的贈書中。為滿足市場需求,《現代荷漢詞典》出了2003年修訂版。
隨著中歐關系發(fā)展,荷蘭的中國僑民和中國留學生數量大幅增長。如今在荷華僑達20萬人,中國留學生逾萬人;也有數千荷蘭人在中國學習、工作和生活。由于供不應求,早已售罄的兩版《現代荷漢詞典》在舊書網上賣價高于原價十倍,最貴的標價甚至高達8千多元人民幣。
與時俱進 增訂新版
“語言的活力源自不斷涌現的新詞匯。近10年來,通過年度修訂,歐美國家的大詞典都增補了數千甚至萬余新詞條。《現代荷漢詞典》也應該與時俱進?!笨兹f,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利用居家時間,依據荷蘭政府實施的荷蘭語言文字改革,對詞典全部詞條的拼寫和釋義進行了核實更正,并參照荷蘭通用的多部新版辭書,增補了十余年來使用較多的8700余條新詞。
翻開詞典,“新冠病毒流行”“抗新冠病毒疫苗”“為防范新冠病毒采取的措施規(guī)定”等新詞條收錄其中;先前已收錄的詞匯“involutie”,在釋義中加入了新釋義“內卷化”,所指正是近期中國社交媒體上被廣為討論的“內卷化”現象。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將當下的時代特征鮮明地展現在使用者眼前。
在詞典的三版編纂中,孔泉更深刻體驗到了中國的開放和與世界潮流融合互鑒的過程。例如,“海綿城市”“拼車”等概念或現象,上世紀90年代尚未在中國出現,翻譯荷蘭語相關詞條時,孔泉只能拘謹地用冗長的語句去描述。而今,中文詞匯的更新已與世界同步,也令詞典的釋義更加生動貼切。
中歐文化應“美美與共”
2020年是中歐建交45周年??兹耐饨还ぷ魃呐c中歐建交幾乎同時起步,他親眼見證了中歐關系的不斷深化發(fā)展。歐盟成員從當年同中國建交時的9國增加至現在的27國,2020年中國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中歐雙向人員交流超過800萬人次,中歐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2019年歐盟發(fā)布的《歐盟-中國:戰(zhàn)略展望》報告中稱,外交上中國依然是合作伙伴,但在5G等高科技關鍵領域中國是競爭對手,而在治理模式方面,中國則是“制度性對手”。
對此,孔泉認為,這實際上是歐盟機構的部分人士對中國持續(xù)發(fā)展的認識偏差,由此引發(fā)后來一系列對中國投資的限制,導致一些中國企業(yè)赴歐投資熱情下降。對這些事關雙方關系長遠的問題,既要通過政策闡述和溝通去面對和處理,也要通過人文交流進一步增進雙方了解與互信,而語言正是一條重要紐帶。
《現代荷漢詞典》增訂版得到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的大力支持。孔泉說,“40多年前,中遠公司每年去荷蘭的貨運航船好像還不到6班,而今天中遠海運與鹿特丹港攜手推進形式多樣、互利互補的合作項目,每月20多個貨運航班頻繁滿載往返,構筑了‘一帶一路’建設和中歐交往亮麗的風景線。他們期待不斷擴大與荷蘭的合作領域,非常支持這本詞典的增訂出版?!?/p>
荷蘭駐華大使賀偉民在為詞典撰寫的序言中說,“語言,是兩種文化之間最具體的接觸點之一,翻閱詞典的同時仿佛也沉浸于文化交流之中。”“我們必須不斷修訂,不斷進行交流,本詞典就能夠發(fā)揮其作用,一種有限的資源就能創(chuàng)造無窮的機會。因為只有我們可以相互溝通之后,才能加深相互理解和彼此認同,達到互尊互信、互助互榮。”
“相互了解是友誼的基礎,相互信任是合作的保障?!笨兹f,目前在歐洲投資的中國企業(yè)已經超過3000家,希望這些企業(yè)除了對所在國納稅與提供就業(yè)之外,還能做促進中歐文化交流的潤滑劑,成為中歐關系發(fā)展的助推器。
孔泉精通法語、荷蘭語,也能運用英語、德語。多年的駐外工作經歷,讓他更能體會不同語言的豐富細膩與表達的精妙。
“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有50多種官方語言??兹J為,隨著中國對外交往與合作的擴大,對小語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但中國國內對于小語種學習的資源和投入還遠不足夠?!耙獙崿F真正深層次的情感交流和對不同文化的欣賞,還是要通過學習掌握對方的語言來實現。”
“中國已經成為制造大國,擁有聯(lián)合國產業(yè)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yè)門類?!笨兹f,“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我希望中國也能成為掌握和了解世界語言最多的國家,成為最尊重其他文明和重視人文交流的國家,與世界各國如費孝通先生所說的那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