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硯四代非遺傳承人 用130年詮釋工匠精神
【解說】硯自古以來便與筆、墨、紙并稱為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賀蘭硯則是以賀蘭石為原石制作而成的硯臺,其雕刻技藝在寧夏已有300年的歷史。2017年,寧夏銀川市西夏區(qū)被命名為“中國賀蘭硯之鄉(xiāng)”。2018年,寧夏賀蘭硯被列入“中國十大名硯”。
【同期】國家級非遺項目賀蘭硯制作技藝傳承人 閆森林
我們賀蘭硯石質(zhì)的形成是在十三億年前,是在海底形成的。它是屬于泥漿沉積(形成)的一種巖石,在礦物學上它叫水沉巖。那么賀蘭硯因為它的石質(zhì)和端硯、歙硯很相似,(所以)新時代被中國文房四寶協(xié)會定為中國十大名硯之一。
【解說】閆森林出生于一個制硯世家,他的祖輩從清光緒年間便開始從事硯臺制作,父輩曾在人民大會堂寧夏廳用賀蘭石雕刻裝飾品,至今已有130多年歷史。閆家硯的特點主要是以俏彩雕刻為主,以賀蘭石的原石為基礎,根據(jù)賀蘭石的形狀、不同層次的色彩加以雕刻,最終制成賀蘭硯。
【同期】國家級非遺項目賀蘭硯制作技藝傳承人 閆森林
你看像我們賀蘭硯主要是以兩種顏色構成,你看深紫色、豆綠色,那么像這個(作品)就是我們俏彩雕刻比較極致的一個做法。你像這個很淺的,總共厚度有1厘米范圍之內(nèi)它就有5、6層(顏色),這樣對于設計雕刻的時候難度是相當大的。能夠把它完全設計好,又能顯示出來這個材質(zhì)美是一個難度比較大的。
【解說】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賀蘭硯,閆森林拋開固有的傳承理念,轉而從基礎教育入手,將賀蘭硯制作技藝的課程開設到大專院校,教授更多的人賀蘭硯的雕刻技藝。用他的話來說:傳承和弘揚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我義不容辭的事情。
【同期】國家級非遺項目賀蘭硯制作技藝傳承人 閆森林
中國任何手藝它是通過兩種方法去傳承的,傳統(tǒng)的傳承方式就是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但是在今天我們又有了另外一條路子,我們又把他引入到大專院校去,傳播給大學生。那么這樣你的受眾更廣一些,大學生他的文化水準更高一些,他的理解力更強一些;可能會有一部分人來進入這個行業(yè)。
【解說】閆森林從1973年開始制作賀蘭硯,至今已有48年。從青蔥歲月到滿頭銀發(fā),他將自己一輩子的心血都澆筑在了賀蘭硯的制作、傳承、弘揚上。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么叫工匠精神。
【同期】國家級非遺項目賀蘭硯制作技藝傳承人 閆森林
我對于制作賀蘭硯的一種感受我覺得就是一種堅持。我們現(xiàn)在國家講究工匠精神,什么叫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你把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像我們應該是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像我閆家硯呢,到今天為止我們做了四輩子,130年就做了這一件事。直到今天我做每一件作品的時候,都是在認真地去做。藝無止境,就是活到老、學到老。
謝宇 寧夏銀川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