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注意!騙子又盯上了海外留學的你!
“媽,XX機構說交20萬就能‘保錄’英國TOP10!”
剛查到高考分數(shù)的小L
焦慮地給媽媽發(fā)了一條
“緊急求助”消息
卻被媽媽直接轉發(fā)了一條
反詐新聞鏈接:
“閨女,所有讓你直接轉賬的
冒充使館等公職人員的
都是詐騙!”
每年留學季
詐騙陷阱就像隱藏的暗礁
專等毫無防備的學生和家長觸礁
當家長還在研究留學政策
當學生正在為異國生活做準備
一群騙子早已設下層層陷阱
他們的套路
那可是比英語的長難句還繞——
接下來跟隨小編
咱們看幾個真實案例
01 利用兌換外匯詐騙
今年1月,在英國留學的張某就遭遇了兌換英鎊騙局。事主張某因急需兌換英鎊繳納學費,便在留學生群里發(fā)布了求助信息,這時群內(nèi)一“高人”回復稱有特殊渠道,可快速兌換,張某隨即添加對方聯(lián)系方式,對方稱需先轉賬再將英鎊轉到張某賬戶(熟悉的配方,永遠是先要錢)。張某第一次轉了4900元人民幣,但沒有收到英鎊,對方稱要張某與其同事對接轉賬事宜,隨后張某又添加了“同事”的微信,在“同事”話術的誘導之下,先后向?qū)Ψ劫~戶轉賬8筆,累計58萬元,均未收到英鎊,方知被騙。
02 冒充公檢法人員收取保釋金詐騙
在美國留學的李某接到“中國大使館工作人員的電話”,稱李某涉案,需要盡快向公安局投案并配合調(diào)查工作。隨后電話轉至“國內(nèi)某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對方告知李某涉及一起重大跨國洗錢案件,需要李某下載Skype視頻會議軟件進行線上溝通,視頻中稱李某正被美國警方通緝,需要繳納保釋金才可以避免被采取強制措施。驚慌失措的李某在未經(jīng)核實的情況下,向?qū)Ψ睫D賬達173萬元,隨后便再無法聯(lián)系上對方。
03 冒充使館人員審核資產(chǎn)詐騙
今年4月,吳某也接到自稱“中國大使館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稱警方辦案查獲的護照中發(fā)現(xiàn)了吳某的護照,懷疑吳某涉及犯罪,需公安局開具相關證明,后將電話轉接至所謂的“國內(nèi)某省市公安機關”。對方線上提供了虛假法律文書,稱已排除吳某的涉案嫌疑,但需要繳納32萬美元保證金,并誘導事主聯(lián)系在國內(nèi)的家人,謊稱是留學國家政府需要重新審查資產(chǎn)和存款證明,讓事主家人向指定賬戶轉賬,轉賬完成后,對方便與吳某斷聯(lián)。
最后
學生和家長朋友
咱們再總結一下此類騙局
謹防被騙
警惕“公檢法/使館”詐騙話術
- 中國駐外使領館、國內(nèi)公檢法機關 絕不會通過電話、社交軟件要求轉賬、繳納“保證金”“保釋金”,也不會以“涉案”為由索要銀行賬戶信息。
- 接到類似電話或信息,立即掛斷并通過使領館官網(wǎng)、國內(nèi)公安機關官方渠道核實,切勿輕信“視頻審訊”“偽造文書”等套路。
留學資金交易規(guī)范操作
- 兌換外匯需通過銀行等正規(guī)渠道,切勿在社交群中輕信“私人換匯”“特殊渠道”,避免“先轉賬后兌現(xiàn)”的陷阱。
- 涉及留學費用、資產(chǎn)證明等操作,務必與學校、留學機構官方人員當面或通過官方渠道確認,不向陌生賬戶轉賬。
核心原則
不輕信“捷徑”
不向陌生賬戶轉賬
遇疑必核官方渠道
留學之路需腳踏實地
任何“一步登天”的承諾背后
可能都是精心編織的陷阱
素材來源:刑偵總隊
(“平安北京”微信公眾號)
華人頻道精選:
-
2025年7月1日 09:32:30
-
2025年6月30日 14:45:53
-
2025年6月30日 09:32:59
-
2025年6月30日 09:23:47
-
2025年6月30日 09:23:09
-
2025年6月30日 09:22:15
-
2025年6月30日 09:15:02
-
2025年6月30日 09: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