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營里的“漢語熱”
在廣東省僑辦華文教育基地的食堂里,來自橫濱的石川北斗被一句“過獎”難住了。他開始向朋友求助,很快身邊就聚集起了十多個同樣來自日本的年輕人,但沒有人能解釋清楚,直到60多歲的陸煥鑫老師走過來告訴他們正確答案:這是表示謙虛的一種說法。 在向老師道謝之后,石川北斗說:“漢語很有意思。我學了兩年多了,還有很大差距! 就在世界漢語大會在北京舉行的同時,聚集在廣東華文教育基地里、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100多名年輕人也將自己的夏令營變成了一個小型的“世界漢語會議”。帶隊老師陸煥鑫說:“他們對學漢語有很高的熱情,這是組織夏令營之前所沒想到的! 在基地里,一起交流學習漢語的心得,互相介紹自己的國家,已經成為大家每天的必修課。來自德國的吳宗卓說:“我真的非常高興,能和這么多國家的朋友在一起學中文,我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 領隊老師袁素明說:“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各國的漢語教育狀況有所不同,所以他們的漢語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這多少會給他們的交流帶來一些困難! 語言上的障礙并沒使這些青年望而卻步,反而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學習漢語。來自印尼的丘學偉說:“我們大家聊天的時候,會出現一些不懂的詞,這個時候大家會互相討論,有誰明白的話就講給大家聽。實在不懂的我們就問老師,我自己也隨身帶了個電子字典,有不會的詞立刻就查。” 夏令營活動為營員們開設了武術、書法、國畫和中國歷史等中國文化課程。但是由于一些課程對漢語的要求比較高,為了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所有的課程帶隊老師都陪學生們共同進修。 負責為日本學生服務的林通平老師說:“他們上武術課,需要學習馬步、弓步這些詞,還要學習一些招式的名稱,如‘白鶴亮翅’等,這些富有文化特色的詞匯對增進學生的興趣、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很有好處! 事實上,中國歷史課對漢語的水平要求更高,可是許多人都表示最喜歡上的就是這堂課。來自印尼的李先娘說:“歷史課很有趣,試想一下,中國有記載5000年歷史的書籍,使用的文字卻大致如一,光想起這一點,就足以讓人激動不已! 負責印尼學生的指導老師劉一江是印尼西爪哇華文教育協調機構的主任,他說:“現在的‘漢語熱’和中國的經濟與文化發(fā)展緊密相連,這股熱潮不會局限在夏令營里,而將被每一個參與者帶回自己的國度!保▉碓矗盒氯A網/作者:王攀 王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