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啟示錄
文/邱立本
金庸也許從來沒想過,他的武俠小說成為全球華人的中華文化教材。很多年輕一代的海外華人,從小在“非中文”的文化環(huán)境中長大,被父母強迫學中文,總有隔靴搔癢的痛苦與尷尬,那些像圖畫的方塊字,距離自己的生命經驗太遙遠,橫看不成嶺,側看也不成峰,學中文只是很多小孩子星期天的煎熬。 但金庸小說意外地改變了這一切。一些學生開始時似懂非懂地走進金庸的武俠世界,也從一條奇異的信道走進中華文化的世界。他們不僅只是看那些刀光劍影,也驚見五行八卦、太極兩儀之道。他們發(fā)現中華文化并不只是儒家的禮義廉恥,也有九流十家的多元天地,建構一個不一樣的文化江湖。那些有情有義,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忠勇之士,不見得都是名門望族,而往往是屠狗之輩。相反的,滿口仁義道德的卻常常是兩面之刀,叛師叛友的陰險之徒。 如果從后現代觀點來看金庸小說的古典世界,他意外地解構了中華文化的“正派”論述,不再是那些江湖權力的主流來掌控一切,反而是那些在邊緣的,非中心的小人物,可以殺回中原,向名門望族叫陣、向朝廷挑戰(zhàn)。也許若干年后,一些在海外靠金庸小說學好中文的新一代,可以成為厲害的中文作家,向兩岸三地的中文作家挑戰(zhàn),發(fā)揚禮失而求諸野的古典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