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原諒的燈籠
文/呂國營 有個十幾歲的男孩,從家里偷了一筆錢離家出走了,父母找了幾個月都沒有找到他。 在外面混了半年以后,這個孩子把錢用光了,又冷又餓,這才想起家的好處。 猶豫了好久,他才給家里寫了信,他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爸爸媽媽: 我知道我錯了,只有出門在外才想到家的溫暖。這些日子我無時不在想念你們。由于對你們懷著深深內(nèi)疚,無顏見人,我準(zhǔn)備在某個黑暗的夜晚回家。假如你們還肯原諒我,那么就請在家門口為我點起一盞燈籠吧。 你們的兒子 經(jīng)過長途跋涉,他終于趕到了村外一道山渠后面。他躲在這里,吃了些干糧。等到夜幕降臨,他才悄悄地爬上那道山梁,當(dāng)他登上山梁,含著眼淚往村里看的時候,不由得驚呆了,整個村莊都亮成了一片! 村里所有人家的門口都掛著一盞燈籠。 心是善良而又寬厚的,不僅僅是自己的親人。對于做了錯事的孩子,人們只會怨其不爭,決不會恨其悔悟。當(dāng)他重新振作精神,迷途知返,走向希望的明天的時候,人們心頭都會為他點亮原諒的燈籠。(來源/日本新華僑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