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過暑假
暑假終于快要過去了,孩子在美國上學,暑假是我們做家長最頭疼的事情之一。為了照顧青少年身心健康,美國法律規(guī)定,每年學校上課的日子不能多過200天,所以美國各地學校除了放許許多多節(jié)假日外,每年還有幾乎3個月的暑假,漫長而無聊。真像中國老話說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過完暑假,一年功課都忘光了?墒侨嗽诿绹,無可奈何,只好入鄉(xiāng)隨俗。 更難的是,美國學校放暑假,就真是放暑假,關門大吉,學生上天入地,學校百事不問。在國內(nèi),到處是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學校放假,這些補習班不放假,學生照樣每天有課上,而且一點不輕松。美國可沒有,不能讓孩子們累著,放假就是個休息,就是個玩。美國社會上也有許多假期活動,暑假就有各種夏令營,但大多數(shù)都是玩,等于幫家長看小孩而已,今天逛公園,明天看展覽,很少學業(yè)教育的意義。 而且家長還得花很多時間和精力,替孩子們安排參加這些夏令營。因為這些夏令營,比如足球夏令營,登山夏令營,美術夏令營,科技夏令營等等,通常都只有幾個星期,或者幾周為一期,這里那里,孩子就得跟著轉(zhuǎn),幾個星期換一家。時間地點,接了送了,都是讓父母頭疼的事。 去年暑假,我替兒子注冊了幾個夏令營,都是科技活動的,結(jié)果有兩個班臨時取消,因為注冊學生不夠多。美國學生暑假,男生去體育運動夏令營的最多,很少人關心科技學習。其它兩個夏令營,每天只有4小時,一送一接,還不夠麻煩的呢。兒子過暑假,我比平時更忙,什么工作都做不好。
大人忙過小孩子 今年暑假前,我決定早做準備,收集了許多夏令營小冊子,查找地點,對比時間,簡直跟做稅差不多的架式。兒子興趣廣泛,什么都想試試,見那狀態(tài),做父母的只能高興,絕不能罵他多事,規(guī)定他對什么許有興趣,對什么不許有興趣。誰敢說他長大以后不是醫(yī)生,航天飛行員,鋼琴家,足球健將,武術高手,搖滾歌星,畫家?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至少在美國,是完全可以這么說的。 所以我們把住宅附近所有的夏令營,都講給兒子聽。那是我們唯一的限度,不能離家太遠,一趟開車不得超過20分鐘。兒子幾乎聽一個愛一個,他想?yún)⒓幼闱蛳牧顮I,武術班,吉它班,國際象棋班,還有圖畫班等等。 跟鄰居們談論,幾乎家家都有相同情況,個個都頭大。很多美國家長還羨慕我們,因為我的兒子學校功課出色,不必在暑假再補習閱讀和數(shù)學課,我們在家自己給他規(guī)定一些閱讀和數(shù)學作業(yè)就夠了。而許多孩子平時學習成績不夠滿意,學校會通知家長,暑假除參加玩樂夏令營外,家長還得強迫這些孩子注冊閱讀或數(shù)學夏令營,補習學校功課。學校的這種帶補習性的夏令營,是學區(qū)專門開給需要補習的學生們的,并非誰想去參加都可以。 家長們碰到一起,總要交流許多經(jīng)驗。幾乎人人都有相同經(jīng)歷,暑假期間,大人小孩都比上學的日子更勞累。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去夏令營,總比叫孩子起床上學要難。每幾星期換一個去處,孩子們最后都會煩,不愿意去了?墒谴笕私涣隋X,而且還得去上班,所以孩子不起也得起,不去也得去。 就是說,我們經(jīng)常安慰自己:花時間精力,想盡辦法給孩子暑假日程安排得滿滿的,一天不少,是因為讓孩子有更多的樂趣,摸索更多的興趣,是為他們好。其實呢?其中還是有一半為我們自己。成年人永遠是自私的,狡猾的。 高品質(zhì)家庭時間 于是我們今年做了不同于去年的安排,我們決心不給兒子安排緊張的日程,而是真的讓兒子充分休息,做他喜歡做的各種事情。我們輪流安排了自己的休假日,以便能夠在家里陪伴兒子。對于兒子來說,跟爸爸到公園去打一場棒球,或者跟媽媽到湖邊去釣一次魚,遠比到任何一個夏令營去一天,要快樂得多。拿美國人的話說,那叫做高品質(zhì)的家庭時間。 我們跟兒子坐下來,共同商討暑假安排。我們把兒子先前表示要參加的所有夏令營都開列出來,一目了然,有些夏令營的日程和時間是沖突的。兒子自己也可以做出選擇,保留哪一個,取消哪一個。然后我們討論,比如武術班因為是室內(nèi)活動,春秋冬三季也能夠參加,而足球卻只有暑假去參加最好,所以兒子同意暑假去足球夏令營,暫緩武術班。但是他堅持要繼續(xù)網(wǎng)球夏令營,我們便同意了。 另外有兩個班,都是傍晚時間,占用了兒子同我們相聚的時間,我們不能一起看自然節(jié)目,一起讀書和玩游戲了。兒子比較之下,自然更愿意跟我們在一起度過傍晚。何況兒子決心今年暑假學會游泳,我們每天得有時間進游泳池,我可以教他游泳呀。 在美國,孩子們從很小就開始接受獨立思想的訓練。很多情況下,父母對孩子講話,總會遭到抵制。特別是什么事情對孩子說不,更容易引起孩子們的反叛,父母越是不讓孩子做的事情,孩子越是偏要去做。通過今年暑假安排的成功,我發(fā)現(xiàn)其實最好的辦法,是把各種選擇排列出來,讓孩子自己去比較,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決定取舍,那么他們自己做出的決定,當然就不會有意見,而且會自覺自愿地遵守。 中國文化傳統(tǒng),是父母替孩子做出一切決定,甚至結(jié)婚找對象,而且在做這些決定時,絲毫不考慮孩子的意見,要孩子做的,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必須去做,就是打罵痛哭,也得去,說那是為孩子好。不許孩子做的,不管孩子多么熱愛,就是不許做,而且只講一個不許,不解釋任何理由,就是孩子痛苦得自殺,父母也仍然不許,說那是為孩子好。 做父母的,為什么對自己的兒女會那么殘忍呢?其實孩子們是會通情達理的,只要父母講道理,孩子們不會不尊重,完全沒有必要使出父母權威,強迫孩子接受一個不字。事實上,就算讓孩子自己做選擇,我們也仍然可以在一邊表示自己的想法,誘導孩子們做出比較符合我們意愿的決定。不過做這些誘導,不能擺出父母的架子,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好象孩子不停就不行,而是和風細雨,好象跟孩子平等商量,那么孩子一定會接受。還是那句話,成年人永遠比孩子更狡猾。 我很高興,因為這樣的安排,今年暑假我和兒子都過得比較輕松,也更加滿意。以后的暑假,我們可能會繼續(xù)照此辦理吧。(來源/美國《星島日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