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前夕,法國巴黎市長德拉諾埃宣布,塞納河上將第一次出現(xiàn)以女性命名的大橋。數(shù)據(jù)同時顯示,法國女性市鎮(zhèn)村長達到4082位,從1995年到2001年,女市鎮(zhèn)長的比例從7.5%上升到10.9%,而地區(qū)議會女性比例更占到47%之多。這些數(shù)據(jù)都有力地證明了法國婦女社會地位的日益上升。
其實,同樣生活在法國的華裔女性也無可置疑地在社會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不斷體現(xiàn)出自身的價值。她們不但秉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肩負相夫教子和照顧老人的生活重擔,站在丈夫的背后,成為他們事業(yè)成功最得力的幫手,而且,她們也擁有一片引以為自豪的事業(yè)天空,在社會事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記者日前采訪了4位優(yōu)秀華裔女性代表,她們中既有女科學家、女企業(yè)家、女藝術家,也有女僑領。我們希望通過她們,來展現(xiàn)當代華裔女性自尊自強自信的迷人風采。
“我熱愛事業(yè)更熱愛家庭”--旅法抗癌研究專家李紅

“我的日常生活軌跡是四點成一線,即大學講臺、兩家實驗室還有我溫馨的家”,旅法醫(yī)學科學家李紅女士是法國魯昂大學醫(yī)學藥學系的講師,為科研項目又往返于位于巴黎圣·路易醫(yī)院內(nèi)的法國國家健康與醫(yī)學研究院實驗室和古斯塔夫·盧西實驗室,這兩個實驗室的腫瘤研究在歐洲首屈一指,不少癌癥患者來自歐洲各國。
李紅的名字見諸法國報端可追述到1998年,那一年,她與丈夫陸核采用切斷癌細胞的營養(yǎng)源殺死癌細胞的方法獲得成功,使法國在這一研究領域有了重大突破。
這幾年,李紅的研究又有新進展,發(fā)現(xiàn)了新的抗腫瘤分子,其中一個已開始臨床試驗,主要應用于皮膚癌、結腸癌、乳腺癌等癌癥患者。按李紅的解釋,很多病人并不是死于原位腫瘤,而是死于腫瘤的轉移和擴散,“研究的目的,就是阻止腫瘤營養(yǎng)的輸送,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和游離的效果”。
李紅每年的授課時間較為集中,其它時間都用于科研。她目前在魯昂大學講授生物工程制藥,還指導著3位法國博士生。有課的日子,家住巴黎北郊的李紅自己駕車,行程100公里到魯昂教課,當晚返回,第二天又出現(xiàn)在巴黎的實驗室里。她說也不覺得累,已經(jīng)習慣了。幾年來,李紅與丈夫經(jīng)常去上海進行科研合作,她為此還獲得了“白玉蘭獎”。
“盡管平時滿腦子科研,但我用在家里時間也很多”,李紅為了照顧孩子,一個試驗有時不得不分成3至4次分段做,像洗衣、買菜、收拾房間這樣的家務事,李紅樣樣都干,而且菜燒得也不錯。李紅來自大連,她的夫婿來自上海,育有一兒一女,已上中學。兩個孩子從小在“科研的氛圍”中成長,獨立能力很強,學習成績也很好。李紅希望兩個孩子將來能在醫(yī)學、法律、國際貿(mào)易、國際金融等學科深造,但會尊重他們選擇,不會強求。
工作家務任務繁重的李紅,沒有忘記孩子的中文教育。每個周末,她都開車帶著孩子來到位于城南的《歐洲時報》中文學校念中文,已堅持了4年。孩子們上課的時候,她就到附近的古斯塔夫·盧西實驗室做自己的事。
業(yè)余時間,李紅也會和家人放松一下,看電影、到公園散步,她喜歡看時尚雜志,還有《歐洲時報》最近推出的《歐洲聯(lián)合周報》。1981年進入沈陽藥學院前,李紅曾經(jīng)是大連一個舞蹈團的演員,所以至今仍很喜歡看舞蹈節(jié)目。
如今,李紅已通過了教授資格考試,6年來的工作得到了魯昂大學的認可,但她的目標遠不止于此,說到今后,李紅說,“我和我丈夫的想法,就是能為找到有效控制癌癥的方法而不懈努力”。
輕靈、恬淡、纖巧與東方才情--旅法青年畫家龔彥

繼2002年作品獲得法蘭西學院素描一等獎,成為獲得此項殊榮的第一個中國青年畫家后,去年6月,作為中法文化交流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凡高藝術節(jié)主辦方特地邀請旅法青年畫家龔彥在巴黎舉辦題為“通話時間即將結束”的個人藝術展。展覽中一件主要作品是一組用中國古老青花薄瓷燒成的CD,體現(xiàn)了上海與巴黎兩個不同時空給藝術家?guī)淼母杏|。龔彥闡述她的創(chuàng)作思想說:“如果說聲音是瞬間的,那么藝術家希望的是把遠古的回音在今日播放,把逝去的記憶停留在當下!边@位上海姑娘別具匠心、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作品隨即引起了法國藝術界人士的極大關注。
采訪這天,旅法青年畫家龔彥穿了件70年代樣式的藍布工作服,在巴黎這座五彩繽紛的喧鬧都市,透出輕靈、恬淡、纖巧與東方才情。
去年年底,龔彥以優(yōu)異成績提前畢業(yè)于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徐悲鴻、趙無極等藝術大師的著名學府--法蘭西學院。為什么要提前畢業(yè)?龔彥說,學校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可以與不同國家的同學們溝通交流,但是藝術不是學出來的,更無法被教出來,我更渴望盡早地走入更開闊的環(huán)境,于是便很快地修滿學分,剩下來的就是畢業(yè)創(chuàng)作了。畢業(yè)創(chuàng)作的評委來自各個國家,要求非常嚴格,但他們對龔彥的作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它透出了東方女性特有的敏感與含蓄。
龔彥說,西方人的作品往往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效果,但東方人的就比較含蓄。她說她沒有將她的意思在作品中完全表達出來,而是留下一半讓觀眾自己去體會與理解。畢業(yè)作品的主題是一系列矛盾,包括時空、虛實矛盾等。她說她覺得時差就是非常神奇的:“當巴黎是深夜時,中國已經(jīng)是清晨;而當我回到自己的房間,將房門關上時,又感覺與原來在中國的房間是一樣的。原來自己與巴黎之間只是一扇門的距離!边@些都從側面反映了一個人在異鄉(xiāng)的獨特體驗。
龔彥說,文憑帶給自己的是更艱巨的開始。剛結束的學生生涯給予自己的是一種無形的保護,一種允許自己不成熟的借口,但也正因為這種不確定性可以讓自己努力去實現(xiàn)一些純粹的愿望。人生最可貴的可能也就是這種充滿理想和義無反顧的心態(tài)。所以,她說,今后希望自己能夠繼續(xù)保持學生時代的新鮮感和好奇心,挖掘生活本身的內(nèi)容。她說她喜歡去參觀博物館,看現(xiàn)代舞,實際上最富靈感、最具生命力的東西恰恰在平常的生活中。她的心愿是每個普通人都能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她希望自己能夠為他們有一個寬容、平等的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平臺盡份力。
身處異國他鄉(xiāng),年輕的龔彥認為更需要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狀態(tài)。她說,剛來歐洲時常聽人說:“繪畫已經(jīng)走到盡頭”;實際上,沒有任何東西會走到盡頭的,都會再發(fā)展,只是時間的問題。在現(xiàn)代社會的快節(jié)奏下,可以利用的時間實在非常有限,沒有必要追隨所謂成功者的模式,把自己本能的想法抹殺掉。應該在與社會融合的情況下,努力保持自我。
“平平淡淡才是真”--華裔女商家吳桂珍

吳桂珍女士精神利落,身著一件翻領毛衣,其暖色調(diào)的紅色,與室內(nèi)清新淡雅的裝璜布局十分和諧。
臺幾上,擺放著家人的照片,還有吳女士在一些正式場合與別人的合影留念照片,有與國畫大師劉海粟伉儷合影于瑞士的照片,有80年代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做客華麗都大酒樓時拍攝的,還有與藝術家朋友的合影照片。掛在墻上放大的那張是全家福,前排安坐的老人是吳桂珍的老父親,現(xiàn)生活在澳洲。
“父親一生正直磊落,對我們這些晚輩影響很大”,吳桂珍姐弟9個,她排行老大,旅居法國已有近30個年頭。她的祖籍廣東,祖父出生在柬埔寨,70年代發(fā)生在那里的戰(zhàn)亂,殃及了大批華裔殷商家庭。吳桂珍不顧母親的勸告,舍下家里的“壇壇罐罐”,毅然決定離開。吳桂珍清楚地記得,當年抵達法國的日期是1976年1月1日,也是她在歐洲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開始。
當時,吳桂珍一家落戶在巴黎13區(qū),她憑借以前在香港學到的制衣本領,開始了初期的生活,她逐步適應了這里的生活節(jié)奏,進入了角色,在以后的日子里,她開始為名設計師的大牌子服裝制衣,收入不菲。
那時,吳桂珍的3個兒子還小,“我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想法,就是要做工掙錢,能讓孩子們在比較寬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成長”?此莆撵o的吳桂珍,意志堅強又有主見,并堅信“只要勤奮工作就能有所收獲”。她說多年來都是這樣,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做工。她還說不怕吃苦,就怕煩惱。
1985年起,吳桂珍與她的兄弟開始進入餐飲業(yè)。她與其兄弟靠著毅力和勤奮,在這個“陌生的行業(yè)”里立足,并不斷發(fā)展,F(xiàn)在,本該享清福的吳桂珍,還是停不下來,整天忙碌地工作著。
吳桂珍篤信“心地要善、待人要誠、心胸要寬”的信條。她的做人原則充滿中國的哲理,她說凡事應順其自然,不能強求,寬恕了人家等于幫助了自己。吳女士的幾個孩子如今已長大成人,其中兩個是電腦工程師,在法國的大企業(yè)任職。逢年過節(jié),家人總要團聚在一起,兒孫滿堂,其樂融融。
隨著年齡的增長,吳女士越發(fā)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尤其是跑完步以后,你會感到很輕松,可以幫助消除緊張狀態(tài)”。除跑步外,吳桂珍女士有空的時候還打打網(wǎng)球,冬天時也去雪站滑雪。她希望華裔姐妹們也能在緊張的工作之余,盡量抽出時間做些運動,平時多注意身體健康。
真情搭建文化橋梁--法中文化交流協(xié)會的會長林品紅

2004年10月2日,浙江省美術攝影作品展在巴黎拉迪芳斯新凱旋門展廳開幕,作為浙江省美術作品在法國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集體亮相,400余幅畫作的展出,引起了中法各界人士的關注和好評。
在當天舉行的開幕式上,云集而來的嘉賓們紛紛向此次畫展的主辦單位--法中文化交流協(xié)會的會長林品紅女士表示熱烈祝賀。但是,許多人也許并不知道,林品紅和會里的其它副會長們?yōu)榇舜萎嬚垢冻隽舜罅科D辛的努力!坝袃蓚星期我沒有去過自己的飯店”,林品紅回憶說,由于籌備時間緊張,展覽規(guī)模又大,而會里的副會長也都有各自的事業(yè),時間都很寶貴,“能自己做就自己做了,盡量不給大家添麻煩”。
作為旅法僑團中為數(shù)不多的幾位女會長之一,林品紅能夠抽出時間和精力,從事大量的社團活動,自然離不開丈夫高漲達先生的鼎立支持。對此,她非常感動同時又深感愧疚。林品紅介紹說,她在1981年來到法國后,與一起打工的高漲達相識并成為伴侶。1984年,夫妻二人白手起家,在巴黎第11區(qū)開了第一家中餐館。1987年,在巴黎南郊開辦了“盛城大酒樓”,生意一直都很興隆。
生意上穩(wěn)定以后,在丈夫的鼓勵下,從1994年開始,熱心社會活動的林品紅開始參加一些社團活動。2003年,在親朋好友的支持下,林品紅創(chuàng)辦了“法中文化交流協(xié)會”,并出任會長。協(xié)會成立后,他們借助與法國主流社會的良好關系,大家一起出錢出力,舉辦了多項文化體育交流活動:他們帶領法國武術大學代表團參加浙江第二屆國際武術節(jié);又組織浙江體育局代表隊參加法國第19屆國際武術節(jié),這次活動還引起了法國媒體的關注,法國電視3臺、6臺分別進行了專題報道;他們還為法國納維爾市與中國臺州市建立友好城市牽線搭橋。繼在巴黎成功舉辦浙江省美術展覽之后,他們又把這個展覽聯(lián)系到法國多個城市進行展出,受到當?shù)厥姓褪忻竦暮迷u。今年9月,法中文化交流協(xié)會還將在浙江杭州舉辦法國著名雕塑家Louis Laubigna個人展覽。
林品紅相信,“真正做事就要有所付出。只要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能做出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即使再累再苦,也會感到非常開心!
(來源:《歐洲時報》記者本報記者:肖飛、曉辰、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