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弦是年輕一輩中頗被看好的華裔指揮家。
在國際舞臺上活躍的華裔指揮家,早期有郭美貞,近期的像湯沐海、呂紹嘉都在歐洲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美國方面,有曾擔任“臺灣國家交響樂團”和佛羅里達樂團音樂總監(jiān)的林望杰,香港愛樂音樂總監(jiān)、加拿大出生的黃大德,1990年到1994年為紐約愛樂助理指揮。但對紐約愛好音樂的華人來說,這一季前后有4位年輕華裔指揮家,接連站上林肯中心的指揮臺,是前所未有的盛況。
余。阂魳肥兰屹Y歷豐富
這4位指揮,來自不同的背景。年紀最長的余隆,1964年在上海一個音樂世家出生,外祖父是著名的作曲家和音樂教育者丁善德。余隆畢業(yè)于上海音樂學院,赴德國柏林高等藝術大學深造。1992年他擔任北京中央歌劇院常任指揮,1998年創(chuàng)辦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2000年創(chuàng)辦中國愛樂樂團。余隆也與德國漢堡歌劇院、柏林廣播交響樂團等歐洲樂團合作。
水藍:清秀細致人如其名
杭州人水藍人如其名,有著清如水的清秀細致。他從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畢業(yè),1986年赴波士頓大學深造,1990年指揮洛杉磯愛樂夏季音樂節(jié)表現(xiàn)優(yōu)異,讓他有機會擔任巴爾地摩交響樂團的客席指揮,之后擔任底特律城市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1997年他受聘到新加坡至今,同時在丹麥和德國客席。
張弦:拿指揮棒全是意外
張弦是出生在山東的遼寧人,走上指揮全是意外。她原本學鋼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后,老師擔心她手太小彈琴力道不足,要她改學指揮。她反而學出興趣,20歲就指揮北京中央歌劇院演出莫扎特的“費加洛婚禮”,后赴辛辛那提音樂學院深造,并留校任音樂總監(jiān)。2002年她獲得紐約愛樂音樂總監(jiān)馬捷爾的指揮大獎,而在2004年受聘為紐愛的助理指揮。張弦稍早指揮Turnage獲得紐約時報好評,今年春天她還要指揮一場“青少年音樂會”及3場會員音樂會,夏天則要指揮公園音樂會。
“紐愛”已經延長張弦的合同到2007年,未來幾年,張弦在紐約的音樂舞臺上必然更受重視。
關琪安:卡拉揚指揮獎得主
關琪安出生在中國臺灣,2003年獲得維也納愛樂和美國奧地利基金會合辦的卡拉揚指揮獎,成為第一位獲該獎的女指揮。關琪安曾任巴地摩爾歌劇團和Peabody交響樂團的助理指揮。紐約時報稱贊她的指揮強而有力。
水藍認為,美國的樂團,因為樂手已經很多元,對于亞洲指揮的接受度要高過歐洲樂團。他不認為風格或學習背景不同會是亞洲指揮的缺點,因為“美國和歐洲樂團演奏布拉姆斯也不一樣,音樂演出如果都一樣那就沒有意思。”
余隆則認為,指揮家與演奏家不同,不容易一舉成名,就算一次指揮得好也不算什么,要看長時間的表現(xiàn),“指揮的評價是要多少場音樂會才能累積出來的!彼詯蹣氛邞摻o華裔指揮多一點時間。
張弦在紐愛是一邊指揮一邊學習,每有大師級指揮來客席,她從排練到演出都從旁觀摩,學了不少。她認為亞洲的指揮其實也有優(yōu)勢,因為他們的技巧比較好,重視音樂的準確性,而且身材小,指揮起來很靈活。
出頭不易 華裔仍待努力
然而和華裔獨奏家相比,指揮的光芒似乎是黯淡一些。年輕的華裔音樂學習者,對指揮有興趣有多少?
以國際知名的茱麗亞音樂學院來說,過去5年,每年招生近700名學生,華裔學生約10%。只在碩士開班的指揮班,由2000到2004年共有20名學生,華裔學生有兩位。目前是大都會歌劇團小提琴手的辛明峰,也是茱麗亞指揮班畢業(yè),他指出年輕指揮家的困境。辛明峰說,不是自己租個場地就可以開音樂會,也不可能從錄音錄像上看出水準,一定要看現(xiàn)場。所以如何組團?如何安排音樂會?讓人家看到你的指揮能力?在在考驗學生在音樂專業(yè)以外的能力。而且指揮不如演奏樂器,技巧好壞一聽就知道,而是要指揮了好多場才能讓人信服,年輕學生要受得了苦才行。
幼獅青少年管弦樂團藝術總監(jiān)方秀蓉則指出另外一個問題。她表示,指揮考驗一個人對音樂全面的了解,除了音符外,還有歷史和文化。若缺少全面的藝術修養(yǎng),很難成為偉大的指揮。
張弦表示想走指揮這條路,不能急,得一步步來。她表示,一夜成名容易,難得是如何保持質量、保持自己的水準。做指揮,只有能堅持下去才能見真章。(來源:美國《世界日報》作者:謝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