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燕子
那年,在美國芝加哥城外的密西根湖畔漫步,不遠(yuǎn)處,一隊鳥兒在濤頭上叼雪白的浪花,銀灰色的身影,流利的飛翔弧線,何以這般熟悉?問問陪我來的“地主”,他們語氣平淡地答道:“不就是燕子嗎?”我驀地一驚,啊,昔年朝夕相處的候鳥,已經(jīng)睽違了多少年辰。 舊金山氣候之宜人,舉世罕有,不過,這里的居民也為此付出代價,其中一樁,就是看不到燕子。 在故鄉(xiāng),煙雨溟蒙時節(jié),燕子在檐下筑巢,無乃是最確鑿春訊。鄉(xiāng)人都說,燕子是吉祥鳥,沒有燕子的呢喃,宅子就不興旺,所以,就連最搗蛋的孩子,也極少拿竹竿捅門額上的泥巢,盡管那上頭,黃稻草里一片唧唧聲,燕爸爸和燕媽媽忙不迭銜來食物,塞進(jìn)竭力張大的小喙,一片忙碌足以撩撥起無盡的好奇心。 我永忘記不了這樣的一幕:午后,我在老屋的廂房里看書,門外的禾堂上,好些村婦在曬豆子,機警的雞趁她們不在意,冷不防跳進(jìn)大簸箕,啄上豆子掉頭就跑。我在屋里有滋有味地聽著她們洶洶地罵瘟雞,罵背帶里裹著的孩子。忽然,一個女人驚恐地叫起來:“哎呀,怕給摔死了,好可憐!”我以為出了什么禍?zhǔn),慌忙跑出來看,原來是屋檐下掉下一只乳燕,背著孩子的婦人彎下腰,把毛沒長齊的小燕子捧在手里,伸出粗糙的手指,撫了撫燕子的背,心疼地自語:“怎么辦?”然后,她把孩子解下來,搬來一張凳子,爬上去,把掌心的乳燕放回巢里去。我默默地注視著這個過程,激動得要哭。那個年頭的鄉(xiāng)親,說苦也夠苦了,春荒中,許多人家吃的是豆角葉拌番薯。就在這一天的早上,我看到這年輕的婦人,狠狠地戳大女兒的額頭,罵她喝了兩大碗粥還要添,“正正餓鬼托生!”被貧窮與饑餓剝奪了情趣的農(nóng)民,竟對這弱小的生靈表現(xiàn)了我前所未見的溫情。從此,我想到故鄉(xiāng)的春天,便想到燕子,連帶想到背著孩子的婦人,她那雙戰(zhàn)抖著的手。 在四季如春的舊金山住了這么多年,幾乎遺忘了季節(jié)的嬗遞。就說春吧,籬后雖有灼灼的桃花,墻上不乏應(yīng)景的春聯(lián),可是,這春意總不夠味兒?吹窖嘧樱K于省出,欠缺的是正是燕子,沒有在空中交錯飛舞的一把把剪刀,硬是裁不出繽紛的雨和婀娜的楊柳來。(來源/香港大公網(wǎng),作者/劉荒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