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納粹德國救助猶太人的中國傳奇醫(yī)生
中國國學大師季羨林的《留德十年》讓人感慨。與他同時期,還有不少中國精英在二戰(zhàn)的炮火中負笈求學。裘法祖,也是十年留德學醫(yī),海歸回國成為中國的外科醫(yī)學之父。德國《世界報》采訪了這位如今已91歲高齡的德國十字勛章獲得者,發(fā)掘出一段他在德國鮮為人知的傳奇經(jīng)歷。 年輕的中國醫(yī)生裘法祖正在做手術,一名護士長跑進來,神色緊張地高呼:“地上躺著許多從集中營來的囚犯!濒梅ㄗ娈敃r還是巴特托爾茨備用醫(yī)院的一名大夫,對集中營的事情久有所聞,但都只是私下傳聞。他一聽,馬上讓護士和助理醫(yī)生帶上外科器械,奔出去。 那是1945年4月底。裘一眼望到街對面:“我被眼前的慘象驚呆了。他們再也走不動了! 91歲的裘法祖如今定居在中國內(nèi)陸大城市、長江畔的武漢。他還說著一口流利的德語,且標準不帶口音。他在德國待了10年,從1936年開始在慕尼黑求學,最后還當上主治醫(yī)生。 當時,那個1945年的4月,街對面躺著將近有40個人,羸弱待斃,身上的集中營條紋囚服臟陋不堪。裘回憶道:“他們還在囚禁中,持槍的德國士兵包圍著,吆喝他們起來! 納粹士兵瞪大了眼,當他們看到救護隊里出現(xiàn)了一個黃皮膚的中國醫(yī)生。裘大膽地迎上前去!拔夜淖闼杏職,把那些大兵嚇唬。核麄?nèi)几腥旧蟼。讓我把病人帶走。”現(xiàn)在裘笑著引了一句中國俗語說:“初生牛犢不畏虎。當年我就像個小牛犢,天不怕地不怕的。另外,我也把自己當作一個德國的主治醫(yī)生! 1941年裘法祖結束了博士學業(yè)和實習后,被慕尼黑市聘用。他在施瓦本擔任漢斯·博倫納教授手下的一名主治醫(yī)生,每天給傷員做3到4個手術。裘很受歡迎,被病人們超乎尋常地推崇。他在巴特托爾茨甚至被叫做“中國神醫(yī)”。1943年,空襲越來越厲害,工作越來越艱巨。博倫納于是把他派到50公里外的巴特托爾茨備用醫(yī)院。 其時,納粹軍官們心里也清楚大勢已去,便不再為難裘法祖把那些猶太囚犯接走。他們把囚犯們從達豪的集中營驅(qū)趕出來,送上殘酷的末路跋涉。6000多猶太囚犯在美國軍隊來臨之前被趕往南面,從達豪,經(jīng)施塔恩貝格、沃爾夫拉茨豪森、科尼希斯多夫和巴特托爾茨。一路上尸橫遍野,最后,只有一半人熬過這條穿過上巴伐利亞的死亡之路。那些虛弱得再走不動的囚犯往往在路邊被就地處決。許多當?shù)鼐用耦^一次看到集中營囚犯。有些居民同情他們,暗暗塞給他們牛奶和土豆。 裘法祖和幾名護士,以及女醫(yī)生于倍萊因、助理如厄夫把囚犯們安置到地下室里!八麄兛雌饋砗茉愀。我們只給他們找來幾條臟被子。我們找盡所有,給他們熬了一大鍋吃的!濒没貞浀馈 這個時候,裘后來的夫人也參與了救助。她叫羅妮·科尼希,后來隨夫姓叫裘羅懿。到今天,他們相濡以沫了近60年。當年,羅懿中學畢業(yè),來醫(yī)院當義工。1940年時,這個慕尼黑的小護士生認識了靦腆的中國年輕醫(yī)生裘。在納粹囂張的年代,一個浪漫的愛情在并不浪漫的氣氛中誕生了。 “根據(jù)當時納粹的法律,我們也不能結婚!苯裉煲82歲的羅懿說道。很幸運,羅懿的父母接納了這個中國人,并視裘為自己的孩子。他們在家里悄悄地結了婚。直到戰(zhàn)爭結束后,兩個年輕人才光明正大地在巴特托爾茨的小教堂舉行了正式的婚禮。 裘說,第三帝國盡管與日本結成同盟,但卻一直和中國保留積極的關系。他就是獲得洪堡基金會支持留學德國的,每月領得150個帝國馬克。他師從名門,又因自己的聰明和勤奮很快得到賞識和提拔。但是仍然還有一點對他也不例外:“中國醫(yī)生不得給德國女子做體檢! “我是在二戰(zhàn)中錘煉出來的,”裘說,“是鄉(xiāng)愁讓我最終舉家遷回中國。”羅懿跟著丈夫于1946年回到中國上海,后來又帶著3個孩子溯江而上,最后定居在武漢。那里,裘法祖建立了武漢大學的同濟醫(yī)學院,奠定了中國外科醫(yī)學的第一塊基石。裘法祖擔任院長,接受了來自德國的資助。自1985年以來,已經(jīng)有數(shù)百名德國醫(yī)學院學生來到武漢交流或?qū)嵙。后來,裘法祖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并被譽為“中國外科之父”。而他在1982年時又獲得海德堡大學授予的第二個名譽醫(yī)學博士頭銜。 他的“終生小護士”50多年來再沒離開過他,不管是在饑荒的60年代,還是驚濤駭浪的文化大革命期間。羅懿默默地陪同裘法祖受罰,放下手術刀去掃廁所!拔幕蟾锩,”裘淡淡地說,“那是唯一的一段時期,中國的廁所被真正地徹底地清潔過一遍!倍笠恍︶屓弧 像每一個賢慧的中國婦女,羅懿為裘織了厚厚的毛衣。在裘法祖徹夜不停地寫檢查和自我批判時,為他點爐子取暖。當裘法祖被送到偏遠的農(nóng)村醫(yī)療隊長年在外奔波,她自己養(yǎng)起了雞,播種包菜,給孩子們補充營養(yǎng)。每當紅衛(wèi)兵一次又一次抄家,把儉樸的家掀了個底朝天,羅懿一次又一次地,以德國人的堅韌和嚴謹,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條。 1958年,羅懿加入了中國國籍。她成了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個德國裔的中國人!當時的總理周恩來為她簽發(fā)了入籍批準!皩ξ业姆蛉,我內(nèi)心的感激……一言難盡……”裘嘆道。老夫婦倆剛剛慶祝了他們的鉆石婚。60年的歷程,風雨與共,相濡以沫。 裘法祖是中國外科醫(yī)學基本教材的重要執(zhí)筆人之一,于1971年建立了中國移植醫(yī)學。在他的儉樸的小居室,收藏著眾多的勛章、獎章。其中,還有一枚是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的十字勛章。1985年德國總統(tǒng)馮·魏茨澤克表彰裘法祖為德中醫(yī)學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并且也為這個杰出的外科醫(yī)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挽救了那么多炮火下的德國人。 不過,也是這位中國醫(yī)生,將許多猶太囚犯救離了死亡之旅,而這個故事在過去卻鮮為人知。(來源:德國之聲中文網(wǎ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