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居里夫人——吳健雄

生平事跡 1912年 出生于上海 1923年 畢業(yè)于瀏河小學 1929年 以第一名的成績從蘇州女子師范學校畢業(yè) 1934年 畢業(yè)于南京中央大學物理系 1936年 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攻讀物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1940年 在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勞倫斯(E. O. Lawrence)的指導下得到博士學位 1943年 擔任普林斯頓大學首位女性教授 1944年 以女性外國人之身份,參與原子彈“曼哈頓計劃” 1957年 完成“宇稱不守恒”實驗 1958年 楊振寧和李政道因“宇稱不守恒”理論獲諾貝爾獎 1958年 獲選為普林斯頓大學創(chuàng)校211年首位女性榮譽博士 1958年 獲選為臺北中研院院士 1958年 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59年 獲選為美國“研究法人組織獎”首位女性得主 1964年 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康士托克獎”首位女性得主 1965年 獲頒臺灣嘉新文化基金會特殊貢獻獎 1969年 獲頒英國皇家愛丁堡學院榮譽院士 1974年 獲頒美國工業(yè)研究雜志年度科學家獎 1975年 獲選為美國物理學會首位女性會長 1976年 獲頒美國白宮國家科學獎?wù)?br> 1978年 獲選為以色列諾貝爾獎“沃夫獎”首位得主 1981年 獲頒意大利“年度女性獎” 1983年 獲頒美國哈佛大學終生成就獎 1984年 獲頒美國成就學院金牌獎 1985年 獲頒華美協(xié)會青云獎?wù)?br> 1990年 中國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將第2752號行星正式命名“吳健雄星” 1994年 獲頒全美華人協(xié)會杰出成就獎 1994年 獲選為中國科學院第一屆外籍院士 1994年 獲頒意大利艾瑞契科學和平獎 1997年 因心臟病在美國過世 吳健雄博士,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由于對核物理有獨到研究,且善于設(shè)計精巧實驗的吳博士,被哥倫比亞大學羅致參加“曼哈頓”計劃。1944年,吳博士出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參與原子能和平用途的研究,并用新的實驗方法證明“費米爾β衰變學說”的正確性。 勇于實驗的吳博士有許多新巧的物理實驗技術(shù)廣泛為其它物理學家所采用,許多物理學家在實驗上遭遇困難,也會尋求她的協(xié)助。例如:1956年,普林斯頓大學的楊振寧和哥倫比亞大學的李政道,為了解決“θ-π疑難”,于是楊李二位找上了吳博士,請她設(shè)計實驗來驗證他們的理論。吳博士以成功的實驗證明了楊振寧和李政道的理論,推翻了物理學上屹立不移30年之久的宇稱守恒定律。這一發(fā)現(xiàn),使瑞典皇家科學院立即將1957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發(fā)給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位博士,因為他們指正了過去科學家所犯的嚴重錯誤。 華裔作家李·伊得遜對吳博士推崇備至:“談到楊振寧和李政道在物理學上的杰出成就,便不能不提及另一位女性物理學家吳健雄博士,楊、李二位所提出的理論,其實驗工作主要即由這位在哥倫比亞任教的吳健雄博士負責。她經(jīng)過了不知多少次艱辛而復雜的實驗,方使楊、李二位在理論上的突破,獲得了實驗上的證明! 1973年,她被推選為美國物理學會的預(yù)備副會長,1974年擔任副會長,1975年膺選為第一位女性會長,打破了一向由男性科學家擔任此項職務(wù)的傳統(tǒng)。 她的丈夫袁家騮先生為加州理工學院博士,是位專業(yè)的學者,有他自己的學術(shù)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獻身美國國防科學研究,戰(zhàn)后在普林斯頓大學及布魯克海文原子能研究所,從事星體運行及高能質(zhì)點的研究工作,成就可觀,為臺北中研院院士。他們兩位由加大同學而相愛而結(jié)婚,育有一子緯承,亦是物理博士。一門三杰,傳為美談。夫婦兩人常代表美國科學家赴歐開會,也經(jīng)常出席華府的科學會議,并多次在海峽兩岸講學,將科學的種子傳播故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