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托福”
偶爾浮起青少年時代一些回憶,那就是學(xué)習(xí)成績之好、上進(jìn)動力之強是我等之輩望塵莫及的“小強人”。他們的人生路早已安排好,那就是赴美國深造。人人佩服他們,認(rèn)為他們該有這樣的“好命”。接下來,“精英”一詞抵達(dá)中國大陸,在民間流行起來,那些有“能”又有“運”的“小強人”,在我心目中更成了“絕對精英”。 若干年后,不知不覺,我也來到了美國,這才發(fā)現(xiàn),“絕對精英”一說有多么尷尬而諷刺。他們永遠(yuǎn)是中國人“尖子中的尖子”、“驕子中的驕子”、“過五關(guān)斬六將選拔出來的天才”,但在美國,他們只是普通打工仔,想要升到“主管”、“主流”層次困難重重,甚至心勞日拙,必須放棄出人頭地的“美國夢”。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們一定得調(diào)整心態(tài),否則只能繼續(xù)在“水深火熱”之中煎熬。 令我改變“絕對精英”觀念的,還因為在美國見到更多“絕非精英”的普通中國人也來到了美國。他們連英語也不懂,就踏上美國的土地。他們走的是非法偷渡一途,不用考“托!,倒是在“蛇頭”的指揮下翻山越嶺及漂洋過海的時候,把“托!眱勺帜钸^千萬遍。這些都沒有什么。我可以肯定,“絕非精英”與“絕對精英”的下一代,將在同一天空下出世和成長,再在同一起跑線上一試高下。(來源:香港大公網(wǎng),作者:司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