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金山羨金山,到了金山怨金山”。這是一些新移民來美前后的一種常見的心態(tài):來美前,他們將傳說中的美國式生活與唐山的生活相比,羨慕金山;到美后,他們又把自己的生活跟老僑比,跟先來者比,覺得矮人一截,于是便常出怨言說金山不好。 這是新移民中的一種非常有害的情緒。故新移民要能在這塊新大陸上生存和發(fā)展,必自理順自己的心境始。 俗話說“人比人,比死人”。例如,一位從小就在美國受教育的人,他們踏入社會就可能有份斯文工做,并且收入也會高些。 而一位剛從異國他鄉(xiāng)到此的移民,不管過去有過多么輝煌的經歷,也總得一切從頭來過。這樣,你又怎能不是從低層做起呢?所謂“同遮不同柄,同年不同命”,是不能不服氣的。若然硬去攀比,那不是缺乏自知之明、自尋煩惱嗎? 相反,對于這種情況,在一位知足的新移民看來,他卻會懷著寬慰的心情覺得:目前自己的生活狀況,較之老僑當年賣豬仔來美時的遭遇,或較之自己在大陸時的低微收入,簡直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因而慶幸自己來得適逢其時了。這樣想,他就會心平氣和,時時存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滿足感,并在努力改善自己的處境之中自得其樂。這大概就是“知足者貧亦樂,不知足者富亦憂”吧! 有了個歡樂的心境,你就不會老是向后看而慨嘆不如歸去了。 其實,返唐山易如反掌,但又不見有多少移民真的走回頭路?梢姡厝サ脑挾喟胧羌伲时炔簧蟿e人優(yōu)裕的生活而自怨自艾才是真。我們從小生活在唐山,一切都習慣了,辦起事來得心應手。 一旦漂洋過海來到金山,自然會有“出門一里,不如家里”的鄉(xiāng)戀之情。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卻不可以就此沉湎過去,更不可以像阿Q那樣夸耀老子過去怎么闊而忽略了當前的努力。 既然在唐山那塊貧瘠的土地上我們都能辛勤耕作,開過繁花,結過碩果,那么,在得天獨厚,擁有肥壤沃土的美洲,我們就一定能夠通過艱苦勞動,開創(chuàng)一個春色滿園的新天地來!(來源:美國《星島日報》,作者:關卓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