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上那座藍橋
|
在倫敦,我有許多回獨自漫步于那座橋,也曾屢次陪同來自國內(nèi)的朋友參觀過那座橋。 泰晤士河上的大橋多得很呢﹗我有時詢問當(dāng)?shù)氐某鲎馄囁緳C,他們一時也說不準(zhǔn)共有多少座。與其它許多美輪美奐的大橋相比,它實在太平淡無奇了,一座雖算高大,但卻老舊得似乎乏善可陳的土灰色五孔水泥橋而已?墒牵雮多世紀(jì)前的一部經(jīng)典名片讓它聲名鵲起。 它就是《魂斷藍橋》。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緣起而且結(jié)束于那座本名滑鐵盧橋的藍橋。記得我曾披著蕭索的夜色,輕輕走上那座橋,讓思緒夢幻般地放飛,眼前不知不覺彌漫起那場大戰(zhàn)的滾滾烽煙…… 一陣凄厲的空襲警報聲在耳畔響起。潮水般的男男女女紛亂不堪地急急逃遁。年輕的上尉軍官羅依也在這座橋上奔跑。他熱心地為芭蕾舞女演員瑪拉揀起散落在地上的東西,其中就有一個象牙雕成的吉祥符。于是乎展開了一幕可歌可泣的浪漫的愛情故事。 真感謝那紅極一時的影星費雯麗和羅伯特·泰勒,表演得何等出神入化。更不必說劇情那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對有情人以火箭般的速度談婚論嫁。好事多磨,也許是命運的捉弄吧,不能讓他們在極短的如金子般珍貴的時間內(nèi)完成婚禮。羅依無奈走上戰(zhàn)場,不久便傳來他陣亡的噩耗,斃从^,迫于生活困頓而淪為應(yīng)召女郎。 命運又一次捉弄:羅依卻活著回來了。善良真誠的瑪拉自慚形穢,悄然離去,走上滑鐵盧橋,沖向急馳而來的軍車。20年后,已晉升為英軍上校的羅依,滿面滄桑,重來滑鐵盧橋,手握瑪拉的吉祥符,睹物思人,真可謂“此恨綿綿無絕期”…… 面對這幕蕩氣回腸的愛情悲劇,可以說任何人的腦際都會不由自主地出現(xiàn)“如果”這個詞:如果不是那場戰(zhàn)爭,故事就肯定是一個圓滿的喜劇結(jié)局。毫無疑問,是戰(zhàn)爭無情地吞噬了青春、愛情與美麗。 站在滑鐵盧橋上,我想起了當(dāng)今的伊拉克戰(zhàn)爭,一場出師無名、背離天下人心的戰(zhàn)爭,一場已經(jīng)制造無數(shù)人間悲劇如今依然余波未息的戰(zhàn)爭。這幾年,我在倫敦見聞了許許多多有關(guān)伊拉克戰(zhàn)爭的事情,真讓我感慨不已。 我忘不了倫敦市民一次又一次舉行聲勢壯闊的反戰(zhàn)游行示威,在海德公園,在特拉法爾加廣場,在牛津、攝政大街……那無數(shù)張激昂憤慨的臉龐,那振奮人心的演說,那呼喚和平的歌聲,那如海如林的反戰(zhàn)牌幅,那百萬人大游行曾令整個倫敦交通陷入混亂的場面,使得布什訪英時那么狼狽,以至于從希思羅機場不得不改乘直升飛機,降落在白金漢宮……這一切讓你不能不由衷感嘆:人民永遠站在正義的一方,英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可是別有用心的政治家們對日月般昭昭民意置若罔聞﹗ 我忘不了這幾年來英國竟有許多宣傳媒體,能夠秉持公道,頂住壓力,在大大小小各種報章上刊載不計其數(shù)的圖文,對這場戰(zhàn)爭予以無情的揭露與譴責(zé)。 記得今年初一個寒雨霏霏的傍晚,我走過倫敦街頭,一眼便見到當(dāng)日晚報上字體那么醒目的大標(biāo)題:“我的兄弟喪身伊拉克”,副標(biāo)題:“他曾說他決不應(yīng)該到那里去﹗”那簡直是血淚交迸的控訴﹗其實,類似報道已司空見慣。 我忘不了英國電視上曾一次次播出的從伊拉克運回棺木的“悲壯”畫面,儀仗隊肅穆迎迓,那蒼涼飄遠的蘇格蘭風(fēng)笛聲使人心里泛起莫名的滋味。更使我難忘的是,一個個年輕的戰(zhàn)爭遺孀抱著孩子的令人心碎的鏡頭,那如花的年華,平靜甜蜜的生活,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卻頓時化為一幕幕人間悲劇,能不讓人凄然惋然﹗ 在倫敦,我認(rèn)識一位資深的很和藹的英陸軍上校。去年有段時間,見他總是眉頭深鎖、心事重重的模樣。一次我們聚會時邊用餐邊聊天,無意中問起他的孩子,他心情沉重地說:唯一的兒子正在伊拉克參戰(zhàn),他們?nèi)姨焯鞛槠淦矶\。為了安慰他,我只能說些“祝他早日平安歸來”的話。半年后,我再見到上校,發(fā)現(xiàn)他眉開眼笑,一問才知道他的兒子已經(jīng)回來。這位上校前后判若兩人的神情,讓我至今無法忘懷﹗ 我邁著沉重的步履,從滑鐵盧橋的北端走到南端。橋南一側(cè)便是倫敦另一處著名建筑――滑鐵盧車站!痘陻嗨{橋》中的羅依從法國戰(zhàn)場活著歸來,正是在這里遇見他的未婚妻的,那意外重逢悲喜交集的一幕猶在眼前。 車站門廳的大理石墻壁上,密密麻麻地鐫刻著兩次大戰(zhàn)中英軍陣亡人員的名字,如今還清晰可辨,那是一個個活蹦亂跳的生命啊,燦爛的青春卻匆匆凋謝了。候車大廳里矗立著一尊少女的雕像,裙裾飄曳,身材頎長得有些夸張,她長年遙對著“藍橋”,那是超現(xiàn)實主義大師達利的作品。雕像的原意我不甚清楚。我總覺得那少女雙臂高舉,兩唇翕動,是在向世界殷殷疾呼:讓戰(zhàn)爭走開,讓和平永存。(來源:香港大公網(wǎng),作者:蓬生2005年8月28日于北京)
|
|
|